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听风听雨思故人

    清明至,心中对故人的思念,也在这天无边无尽地疯长。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等等。清明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四日前后为清明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祭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这样的观念——“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祖先和众神,是与通过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家国大事。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祀之以礼”,并说“事死如事生”,家族后人对于长者,生前要尽心尽力地侍奉,死后也要同样尽心尽力地侍奉,这就是孝道。

    清明节祭祀扫墓,体现了“慎终追远”的文化观念,使个人与家庭、家族和社会在精神上联系起来,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敬畏历史;也是面向未来,传承文化。

    清明节是一个感性的日子,慎终追远,寄托哀思;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日子,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有限,思考着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不虚度这一生。(罗永虹)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