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超)“小杰,在家有没有偷懒呀,做手编和十字绣了吗?”“田老师,我每天都有做哟,完成了花瓶、杯垫、小金鱼,就是材料快用完了。”4月13日,残疾人工疗站手编老师田桂兰,通过微信了解残疾人小杰在家进行手工编织的情况。
该残疾人工疗站位于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前身为社区手编室,当时参与的残疾人不多,作用发挥有限。本着服务残疾人的初心,社区联合区残联,在手编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如今的残疾人工疗站。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给残疾人及家属搭建起一个学习交流、参与活动的平台,让残疾人能够更好融入社会。”沪汉社区党委书记王迪说,工疗站每周二、四都会固定开展教学活动,由专业老师前来为残疾人教授手编等。
“最初,虽然搞了几次活动,但大家的积极性不高……”田桂兰多次面对面与学员及家长沟通交流后,终于找到“效果不佳”的原因。原来,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编织技艺,并不完全适合残疾人,大家学起比较难,自然提不起兴趣。
于是,田桂兰将收集到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社区。社区党委立即重新制定计划、降低课程难度。很快,不仅前来参加活动的残疾人越来越多,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小杰是一名精神残疾人,去年夏天加入工疗站。疫情期间待在家里,他每天都会进行手编和十字绣。
“田阿姨,这段时间,小杰不仅每天有事做,连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作为家长,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小杰加入工疗站发生的点滴变化,让他的妈妈倍感欣慰。
社区党委还积极联系区级部门,参与各种义卖活动,展出销售学员们的手工品。比如,在2019年12月举办的教育日开放活动中,工疗站就把所有存货卖完了,有的单位甚至还预定了2020年的手工品。今年元旦节,在九宫庙步行街举办的残疾人义卖活动上,看着自己亲手编织的手工品被大家争相购买,工疗站的学员们都高兴不已。
田桂兰说,2019年由残疾人编织的手工品共销售10000余元,这些收入将用于组织残疾人活动和分发给残疾人,“最重要的是,让这群特殊学员找到了存在感和幸福感。”
在社区党委和区残联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工疗站迅速壮大起来,成为一个由近30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工疗站不设门槛,除了本社区残疾人之外,还吸引了跃进村街道、春晖路街道、九宫庙街道等的残疾人加入。
如今,残疾人在这里学技能、交朋友,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也为残疾人家庭减轻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