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综合新闻
劳动教育 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你家孩子现在做家务吗?”当把这个问题抛到不少家长面前时,大家众说纷纭。七嘴八舌的背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被忽略甚至被几乎遗忘的劳动教育。

    如今,无论在家长群里还是大人们聊天的时候,热议的通常是 “上哪几门补习班”“作业写到几点”“学什么特长”“假期去哪里游学”等等,至于劳动,好像有点远。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许多家长指明了方向,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现状▶▶

    只有20%的孩子做到每天劳动

    “女儿厨艺又进步了!”4月8日,家住新山村街道的周强在朋友圈表扬女儿的厨艺,得到众多朋友的好评。

    11岁的周阳,是区实验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这段时间,她除了在家“云上课”,还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家里的“掌勺”。“女儿很懂事,每天完成‘云上课’后,她还会主动下厨和打扫卫生。”周强说,他教育孩子就是学习劳动两不误。

    而正在上初二的王瑛(化名)却与周阳完全相反,除了学习,从不参与任何家庭劳动。“家里有扫地机器人扫地,衣服放在洗衣机里就能清洗,碗筷可以用洗碗机清洗。”94中初二学生王瑛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家务活无需多费力,依靠机器就能完成。

    就这个话题,记者设计了“你的孩子多久进行一次家务劳动?”“每次进行劳动的时间有多长?”“你认为孩子有没有做家务劳动的必要?”“你对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态度是什么?”等4个问题,并对市民朋友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从调查情况来看,两三天做一次家务劳动和一周左右做一次劳动的孩子较多,分别占比33.73%和28.94%,几乎每天做家务的孩子占比22.1%,另有3.43%的孩子从不做家务。每次家务劳动的时间,61.99%的孩子在0.5小时以内。

    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劳动很有必要,非常支持孩子做家务劳动,因为劳动能够培养孩子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身体、也可以融洽家庭氛围。

    但是也有少数家长认为劳动对孩子没有意义,认为学生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学习,甚至觉得开设劳动教育没有用处。

    原因▶▶

    劳动几乎是“家长包办”

    当问到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爱劳动时,有家长们这样谈到,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出于疼爱,很多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有的家长还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

    对于孩子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家住春晖路街道的马佳佳无奈地说:“自从儿子上高中住校后,每个周末都要拎几包脏衣服回家,连袜子也要拿回家让父母洗。”

    “从理智上讲,想给孩子安排点家务活,但从感情上讲,又心疼孩子。作家长的都想把宝贵时间,留给孩子学习和休息,所以不忍心再给他们加上‘劳动’的砝码。”马佳佳笑着说。

    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要会劳动,才能真正学会生活。“我家孩子在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以及练琴后收拾相应物品,吃饭帮忙摆放碗筷,周末和假日在大人督促下整理内务,比如叠被子、洗袜子、倒垃圾等,偶尔扫地和洗碗。我的想法是孩子应该尽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感恩心和责任心。”43岁的阎严这样说。

    举措▶▶

    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据了解,《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此外,《意见》还对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声音

    记忆中的“劳动课”

    印象深刻的劳动课是每学期有一周时间到农场种庄稼。正因为小时候的劳动经历,让我养成了勤劳、善良、能吃苦、懂得坚持的良好品质。

    ——60后退休工人 周虹

    我们小时候植树,还要去挑水挑肥,种的树在学校已经长很大了。在劳动中我们也受过伤,但都没事。现在想起来都是成长的美好回忆。  ——70后居民 杨红

    20多年过去了,读小学时的劳动课,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打扫教室卫生,而是去户外翻土种植蔬菜和树木。现在还能回想起小伙伴们一起劳动的温暖场景。  ——80后白领 张瑜

    相关链接

    钢花小学

    “开心农场”让学生体验劳动最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年前,钢花小学在教学楼的天台上开辟出了一块“开心农场”。作为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学生们跟着物候劳作,顺着规律种养,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学校结合“我爱我家”德育微课程,让学生们的双手更加灵巧,智慧得到发展,成长为健康快乐、热爱生活的人。

    “我们从2015年开始在教学楼A区楼顶开辟了‘开心农场’,从回归自然角度切入,探索育人模式的转变,让劳动回归校园,与课程逐步融合;与学科教学相渗透,让学科教学有了新鲜元素,扎实而接地气。”钢花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耕知识、农趣游戏、农活体验、农产制作……精心设计的校内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学校负责人表示,“德育不是灌输,而是一种体验。与其念一百遍‘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不如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怎样翻土除草、如何播种浇灌、何时收获果实,让孩子们通过体验、观察、写自然笔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养成热爱劳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据悉,在构建劳动课程新样态上,钢花小学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需求及学校实际,采用“学科整合、力量融合、资源综合、多元评价”四个策略,通过“课程开发、区域推进、生态优化、全面发展”四个路径开展探究与实践,努力追求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样态。同时,学校还尝试从地里到餐桌、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区,分年级细化落实家务技能学习,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为亲子提供互动途径,让孩子爱上劳动。

    记者手记

    全面理解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如今,劳动教育重新被拾起,学校逐步开始与社会、家庭联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但现实中,走进青少年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发现,轰轰烈烈的劳动教育在不少人心中却是雁过无痕。

    现在的孩子赶上了物质充裕的时代,他们衣食无忧,不知稼穑之艰,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自我意识也前所未有地强烈。如果劳动教育还沿用传统的体力劳动,让学生体验吃苦流汗,显然难以让他们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

    劳动教育怎么搞,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家庭、社会面前的一个时代难题。在众多歌颂和提倡劳动的声音中,教育家陶行知对于劳动的阐发,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关于劳动与创造的关系,陶行知讲道:“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力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的思想,对于劳动教育乃至于“五育”并举如何开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五育”并举是手脑并用、心手相生。劳动教育更是如此,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固然重要,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造性劳动教育,让青少年因为取得劳动成果感到满足、愉悦,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切实感受劳动不仅光荣,劳动还让人获得幸福,能够让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本版稿件由记者 文琰采写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