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综合新闻
文明乡风 滋养美丽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从多方入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使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更有奔头。

    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文化引领作用,同时,围绕村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不仅要让大家“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

    文明之风徐徐来,乡村振兴奏华章。农村有了新风貌,村民有了新面貌,为我区乡村振兴筑起了坚实基础。

    “花式宣传”多管齐下

    乡村处处有文明

    乡间房屋错落有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风土人情醇香如酒……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石盘村秀丽风光与文明风尚交相辉映。“治理大操大办、热衷攀比等不良风气,推动移风易俗,我们和村民有一个‘美丽之约’。我们村积极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村民们很支持,效果也很好。”石盘村负责人在介绍该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经验时说到。

    “在我们村里,各种水果蔬菜当季采摘,村里居住环境整洁优美,这里不仅步步是风景,更处处有‘文明’。”每当向游客介绍时,村民们的自豪之情都溢于言表。

    近年来,我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衣食住行游”和环境卫生清洁为重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在行动·洁净大渡口”“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等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十抵制十提倡”公益广告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刊载,引导培育村民养成“三定三勤三看”的良好生活习惯。

    “据统计,近年来,我区组织开展理论直通车进村入户宣讲150余场、梦想课堂60余堂,通过丰富的宣传增加村民对党的政策方针、乡风文明、种养殖技术等知识的了解。”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

    优化升级文化供给

    激发乡村活力

    今年8月,我区制定“1+3文件”。即1个要点,3个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了《2019年大渡口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要点》《乡村文化振兴“百千行动”试验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推动乡情陈列馆建设工作方案》《推动乡村“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建设工作方案》。

    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举措引发的蝴蝶效应,带来的不仅是乡村面貌的改变,更为文化进步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动作快点哦,文化演出马上就开始了……”农家院坝是舞台,围墙作幕布;台上演员载歌载舞,台下村民笑逐颜开;演员与村民一同唱响经典老歌。日前,在跳磴镇沙沱村,重庆市曲艺团的演员们给当地居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村民王海波回忆,“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剧院,更别说看什么演出了,不过近些年不一样了,市里区里的艺术团经常到咱们家门口来演出。”除了是文艺演出的“粉丝”,王海波还是农村书屋的常客,“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近年来,我区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生活进农村”系列主题实践活动400余场次,通过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明乡风舞出来、读出来、写出来,引导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文明熏陶,倡导村民努力形成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理念。

    “村民”变“居民”

    农民有了新面貌

    “每当华灯初上,晚风习习,我们一家人就会融入在休闲的人群中,橘红色明亮的路灯,笔直宽阔的公路,还有老年活动中心不时传来的悠扬舞曲和人们爽朗的笑声,时常让我感到幸福……”对如今的变化,家住八桥镇万有社区的李达惠深有感触。

    近年来,八桥镇以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令“润物细无声”的文明乡风“润化”美丽村镇建设,让新时代的村镇有“颜值”更有“灵魂”。

    夜幕降临,万有社区活动中心,十余个身穿舞蹈服装的居民正在跳舞,今年65岁的李达惠就是其中一员。“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这里跳舞,如果遇到天气好,每天有几十个人来参与。”李达惠说,2016年,他们一家搬到了万有社区,生活节奏由此改变。

    “以前在村里,大家要么在外打工,要么在家种田种地,操劳之下文体活动自然就难以开展了。”万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村民变居民后,不少居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或做生意,按时上下班,闲暇时间,各种协会、队伍自然地组织了起来。近年来,八桥镇约有3万农民迁入城区,由“村民”变“居民”,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记者 胡肖艺)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