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镇街村社
您的位置: 镇街村社
大美新山村 爱心潮涌动

    在这里,每4人就有1名志愿者

    9月3日,吃过早饭,73岁的陈光孝来不及打理自己,匆匆赶往邻居蔡万明家中,将他带到医院检查脚伤,在医院,陈光孝跑前跑后为蔡万明挂号排队。

    陈光孝和蔡万明并无亲属关系,他们都只是新山村街道的普通居民。40多年前,蔡万明因为意外造成左腿残疾,生活无人照顾,邻居陈光孝便担负起了照料蔡万明生活起居的重任,这一干就是40多年。此外,他还组建社区“爱心送餐队”,坚持义务帮助10余名社区高龄独居老人送餐8年。

    在新山村街道,像陈光孝这样热心的居民还有很多。老年人头发长了,社区附近理发店的师傅会定期到小区免费为老人剪发;家里电器坏了,附近商户的专业维修人员上门低价维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心使者”。

    关于他们的故事,要从2013年开始说起。2013年,为了“治疗”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病”,新山村街道依托各类组织组建了多支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拉近居民之间的联系,按照“3+X”的模式,在每个社区建立了3支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安全、环保环卫和文明劝导爱心志愿服务队,并根据各个社区的特点开展免费上门送餐、为空巢老人做家务等特色志愿服务。

    近年来,在新山村街道,志愿服务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从被服务者变成志愿者,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截至目前,新山村街道共组建了49支各类志愿服务小分队,招募“爱心使者”11858名,达到辖区常住人口的29%。也就是说,每4人就有1名志愿者,几年下来,“爱心使者”们共计开展爱心活动2000余场,累计受益群众达3000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末,新山村街道又投资10万余元和爱心人士在新一社区共同建成了全市首家社区“爱心食堂”,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实惠的就餐服务,辖区居民花7至11元便可在爱心食堂买到一份爱心套餐。此外,社区食堂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预约送餐服务,解决了子女上班期间老年人无人照料导致的就餐不便问题。新山村街道工作人员张秀娟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100余名社区居民在社区食堂就餐,10多位老人预约了送餐服务。此后,街道又陆续推出了“爱心公寓”“爱心学校”“爱心信息墙”等服务,并培育了一批“爱心商户”,如今的新山村街道可谓“爱心爆棚”。

    党建+业委会 小区有了主心骨

    “在这里住了七八年,头一次有了业委会,小区仿佛有了主心骨,现在小区里里外外都变了个样,大家别提有多高兴啦!”家住新山村街道翠湖龙庭小区的李兴然老人喜笑颜开。确实,在半年之前,翠湖龙庭小区由于地理位置、人员复杂等客观原因,业主的投诉不断,物业管理人员也常向社区“诉苦”管理难的问题。这样的社区治理难题,在这个小区有了“党建+业委会”之后,得到了改变。

    今年年初,在翠园社区党委的带领下,翠湖龙庭小区选举首届业主委员会成员票选出炉,杨洪斌等5名业主委员会成员,其中党员占60%。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党员们主动担起为业主们分忧的重任,积极投身于业委会的事务中。

    “有撒事就来找我,我就是为你们服务的,不怕麻烦!”杨洪斌,中共党员,此前,他一直热心小区事务,担任业委会主任后,更是干劲儿十足,在他的呼吁下,小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共同成立了安全巡逻、纠纷调解、互帮互助的3支特色小分队,更好地服务小区居民。

    “小区的树枝修剪,我认为还要考虑到夏天马上要来了,业主们肯定也希望有一片树荫乘凉。”“噪音扰民的问题,我们业委会已经出面进行了调解,效果很好,我们可以总结这次的经验,以后遇到相关问题就好解决了。”如今的翠湖龙庭小区,在业委会的努力下,小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也明显缓和。

    像这样的和谐谱曲,每天都在新山村街道十多个小区上演。近年来,新山村街道通过“党建+业委会”的形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目前,辖区共20个物业小区,成立11个业委会,余下6个小区正在申请成立(换届)选举。

    残疾人搭上就业创业快车

    “可以说,我在这里收获了第二次生命,这里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他叫伍生亮,今年33岁,是一名下肢残疾人,也是3D打印技术——重庆亮之翼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2016年,伍生亮参与了爱心惠残众创空间第一期残疾人3D打印培训,便对3D打印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和帮助下,他成功创业,创业期间,空间为其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各项帮扶。

    翻开爱心惠残众创空间的“助残史”,像伍生亮这样的不是个例,自2016年5月爱心惠残众创空间投入运营以来,通过帮助残疾人和残疾人企业搭建创新、创业的服务和孵化平台,提供精准培训、精准创业等方式,已经实现了帮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五十多人创业。

    在爱心惠残众创空间,除了一个个熠熠发光的创业故事,帮扶就业故事就更多了。

    今年5月,患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沈思琦报名参加了爱心惠残众创空间关于“视频剪辑师”特色培训,经过1个多月的学习,她成功掌握了剪辑技术,在7月的毕业典礼上,重庆小二郎文化传媒公司与她签约,沈思琦成为了一名独立签约剪辑师,她可以采取订单式的工作方式自由选择在家里或是在公司工作,定期与公司联络获得工作方式。本次培训上,与她一起签约的还有10人。与沈思琦一样,这些即将上岗的新剪辑师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即将踏上新的职业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每年都要为残疾人提供十多场就业培训,找准适合残疾人的岗位,请来专业的老师为他们授课。”空间负责人介绍,去年底,爱心惠残众创空间获得最高级认可,被认定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经帮扶了438名残疾人走上了岗位。

    垃圾分类是个宝 新街一直在领跑

    9月5日一大早,记者跟随新山村街道工作人员来到光冶社区,看见一些居民提着贴着二维码、打包好的垃圾袋,走向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可是有大作用,贴了二维码的易腐垃圾袋,就会有专人检查里面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如果是正确的,居民就有积分入账。”

    据了解,在新山村街道,现在已经有X户家庭,拥有了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在这X户家庭中,有党员、有志愿者、有骨干居民代表,他们通过关注“大渡口区城市管理局”的公众号来申请二维码。垃圾投放正确的,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对居民给予积分奖励;投放不正确的,也是通过二维码,给居民进行反馈。

    “我现在已经有X分了。最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还是有些不习惯,但是社区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横幅,看多了也就自然而然记住垃圾要分类了。” 居民XXX笑着对记者说。

    据新山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街道积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采取知识讲座、诗歌朗诵、上街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0余次,先后制作并悬挂垃圾分类宣传横幅40余幅,张贴垃圾分类公益广告50余块,垃圾投放指示牌600余块,制作并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5000份,张贴宣传海报500余张。

    如今,在新山村街道,共有其他垃圾桶278个、易腐垃圾278个、有害垃圾桶75个。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街道先后出台了《新山村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新山村街道党工委、新山村街道办事处关于加快推进2019年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责任分工,进一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城市综合管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落实到“最后一人”。

    与此同时,街道还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小区和楼栋为网点,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并建立起了由社区干部、党员、物业、保洁员、志愿者组成的网格员队伍,依靠居民力量,实时监督小区、楼栋日常垃圾分类情况,及时指导、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五长”随手拍问题早化解

    “现场扬尘图片我已经上传至微信群了,麻烦请尽快联系建筑施工方进行处理。”8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新山村街道钢花社区巷长徐育敏看到路长熊刚发布的信息,迅速赶到信息中的扬尘现场。

    原来,巷长熊刚在钢花社区附近巡查时,发现社区周边扬尘较为严重,经过一番察看,才知道是旁边工地在施工时导致的。于是,熊刚立即将现场图拍摄下来,上传至微信群。巷长徐育敏与建筑施工方协商后,施工队立即停工,并承诺次日对扬尘进行处理。

    8月27日上午9点,施工队调来扬尘机器,成功对扬尘进行了处理,还给居民清新的空气。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从发现扬尘问题到解决整个过程不到4个小时,“五长制”随手拍的及时高效,让辖区居民交口称赞。

    而这只是新山村街道推行“五长制”随手拍的一个缩影。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新山村街道通过“五长制”随手拍及时解决了居民楼栋电力隐患整治、背街小巷路面修补硬化、居民区基础设施整修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项目。

    据了解,每天楼长、路长、巷长们都在各自负责的范围内巡查。今年以来,街长巡查74次,路长巡查605次,巷长巡查1762次。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就立即将现场情况拍照,然后上传至微信群,他们能解决的就当场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汇总到街道,由街道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解决。同时,社区的巷长、楼长、店长的信息都写在社区随处可见的“新山村街道城市综合管理五长公示牌”里,居民如有疑问或投诉,可以直接拨打他们的电话。

    “实行‘五长制’是将城市综合管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落实到‘最后一人’的重要步骤,而随手拍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通过随手拍,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让“五长制”通过随手拍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文:记者 王玲美 方琪 通讯员 刘梅 图:龙在全 解国清)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