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时政要闻
您的位置: 时政要闻
击水中流处 改革正当时

    “经办一个,感动一家,宣传一片!”今年5月16日,在大渡口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动员暨工作部署会上,区医疗保障局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

    彼时,距区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不到3个月。新组建的区医疗保障局班子成员,克服人手少、业务新、压力大等困难,边学边干,在原日常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的同时,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各项重点工作。

    两个月后,区医疗保障局宣布,我区首批通过评定的81名重度失能人员,从8月1日起开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长期瘫痪在床,严重失语,已失能42个月的81岁蒋爷爷,在得知自己可以享受护理补助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其家人也是十分感动,逢人便宣传……

    其实,不仅医疗保障局——

    自今年3月全区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以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深化机构改革的积极效果逐步显现。短短半年时间,我区机构改革不仅完成了“物理重组”,而且还通过业务融合和职能优化,产生出一系列“化学反应”。

    上下贯通 优化协同

    党委机构精简23.52%,政府部门精简9.38%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对深化机构改革部署后,我区紧密锣鼓拉开了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实施的大幕。

    如何蹄疾步稳、紧凑有序地推进改革?区委及时成立了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对全区深化机构改革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谋划,指导协调、督促落实,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今年2月20日,全区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2月21日,区科学技术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区商务委员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应急管理局、区医疗保障局、区招商投资促进局、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集中挂牌,新组建、更名的党政机构迅速进入“新角色”开展工作。

    直至3月,全区机构职能和人员转隶基本到位,全区需重新制作“三定”规定的21个部门和调整“三定”规定的19个部门全部制定印发,我区机构改革任务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如期顺利完成。

    此次党政机构改革后,我区设置党委机构13个(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2个),与改革前相比减少4个,精简23.52%;政府工作部门29个,与改革前相比减少3个,精简9.38%;核定区级领导职数162名,与改革前相比减少27个,精简14.29%。

    在机构改革中,我区坚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改革始终,立足区情实际,对标对表,精准研判,上下贯通,优化协同,严格落实“规定动作”,探索创新“自选动作”,优化配置编制资源,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严格落实“规定动作”方面,我区在市委规定的机构限额内与中央有关改革要求逐一对表,与市级机构改革有效衔接,明确区级党政主要机构的设置,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其中,新组建或重新组建了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应急局、区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同时结合实际,加大机构职能整合归并力度,比如,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并入区城市管理局,不再保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原区经济发展协作办公室并入区政府办公室,不再保留区政府派出机构区经济发展协作办公室。

    在探索创新“自选动作”方面,紧扣大渡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补足体制短板,凸显地方特点,在机构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比如,将区经信委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推进职责,区发展改革委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职责等整合,组建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将区行管办的职责,以及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政府职能转变职责整合,组建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作为政府工作部门,不再保留区政府派出机构区行管办。

    直击痛点 破解难点

    从“物理重组”到催生良性“化学反应”

    5天!成功通过竣工联合验收备案!8月19日,金科·集美阳光取得重庆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登记证,本次备案登记仅用时5个工作日,比审批要求时间减少7天。提及此事,项目负责人竖起拇指,啧啧称赞,“快!真快!”

    这一切得益于机构改革后,业务融合、职能优化发生的“化学反应”。

    去行政部门办事最怕啥?一怕拖沓,二怕折腾。本次机构改革,直击热点、难点、痛点,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集中到一起,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又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物理重组”到催生良性“化学反应”,化“难”为“易”,变“痛”为“通”。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组建以来,改变了基层政府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多头管理的局面,全面提升了“全渝通办”服务水平和“一窗通办”服务实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设立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企业开办时限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和自助服务区,启用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督促相关部门在运用重庆市政务服务系统时杜绝出现超时办理、“秒办”等问题,按时办结率99.9%。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还开通了“绿色通道”,设立“重点项目受理窗口”,提高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工作效率。海康威视在建设手续办理过程中,建桥公司派专人跟进审批环节,在“重点项目受理窗口”指导下,优化审批流程,卡准时间节点,实行建设手续“串、并联”结合报批,一个月内办结项目开工各项手续,将项目开工时间提前5-7个月。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将原有国土分局和原区规划分局职责、机构、人员、编制整体合并划入,并整合区发展改革部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区农业部门的水资源、草原、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等。联动调整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体制,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实现城市功能布局“一张图推进”。

    区市场监管局组建后,打破过去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分离”,分环节、分领域的监管体制,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能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多证合一”和部门间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实现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最多只跑一次”等。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设立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整合工商、质检、食药三个板块的执法力量,计划在村(社区)设立市场监管联络点93个,进一步理顺执法层级,规范执法事项,加强执法监管,健全执法协作机制。

    惠民红利 持续释放

    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加大调整和优化力度

    一场专场招聘会,找到一份满意工作。近日,在我区举行的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上,去年退役的邓建被一家企业录用。邓建很开心自己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真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在找到工作了。”

    据了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以来,积极整合资源,充分拓展安置渠道,截至6月,去年秋冬两季退役士兵安置率达97%。同时,延伸就业服务,全面开展退役军人安置服务,组织39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建立定向就业渠道5个,已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成功再就业100余人次。

    目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已如期如数完成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截至4月底,共采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9998条,审核通过9981条,达99.83%,通过率排名全市前列。前不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精心组织100名重点优抚对象,到市革命伤残军人康复医院短期疗养,受到大家的好评。

    本次机构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围绕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教育文化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加大调整和优化力度,做到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持续释放改革潜力和惠民“红利”,让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新组建的区医疗保障局,便是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职责;区发展改革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区民政局的医疗救助和区卫健委的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等职责进行整合,旨在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医疗保障工作对于局领导班子来说,是全新的工作,必须从头开始。”区医疗保障局负责人表示,该局组建后,便接到两项试点工作: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

    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中,新组建的区医疗保障局班子成员,克服人手少、业务新、压力大等困难,边学边干,从宣传动员到前期培训,从专家评审到社会公示,从确定商保公司到评定护理机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8月1日起,我区首批通过评定的81名重度失能人员开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机构改革后的区司法局,紧紧围绕“一个统筹(依法治区统筹)、四大职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布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服务民生方面,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作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仅上半年,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829人次,12348热线咨询519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2件,有效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机构改革是整体的系统优化,需要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催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区编办表示,将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上狠下功夫。

    (记者 李润梅)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