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雯文/图)又到花椒采摘时。在跳磴镇拱桥村,记者看到,满山满坡的花椒林里,青绿色的花椒圆润饱满,阵阵清香迎面扑来。尽管当天下着牛毛细雨,但果实压枝的成片花椒林下,仍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喜上眉梢的椒农们正背着背篓、拿着剪刀采摘鲜花椒。
近日,记者对跳磴镇的花椒产业发展及带动椒农增收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喜逢丰收 今年产量增三成
这些年来,跳磴镇不少农民从种植花椒上尝到了甜头,大家种植花椒的积极性高,拱桥村村民刘启伟就是其中之一,自从发展花椒产业后,每年都增加3-5万元的收入。今年家里的6亩花椒地产量约在7000-8000斤,增收约3万元。“我和妻子都在建桥C区上班,平日里不经常回来。种植花椒不是很耗时费力,每年只需在固定时间节点进行施肥、修枝管护,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还能增收,确实是一件大好事。”正在花椒地里采摘花椒的村民刘启伟高兴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家里的花椒产量又增加了,预计要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品质也提高了很多。虽然今年花椒收购价格有所下降,但预计后期会有所上涨。”
近年来,我区采取扩大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指导、畅通销售渠道、培育大户等举措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跳磴镇花椒种植规模已达到5000余亩,主要分布在跳磴镇新合村、拱桥村、双河村、石林村、金鳌村等地。去年,跳磴镇花椒产量近2000余吨,带动了椒农实现不同程度的增收。
跳磴镇农服中心副主任刘劭理介绍,跳磴镇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进种植,自2002-2003年退耕还林开始大规模发展。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跳磴镇花椒种植面积由少到多、由点带面,逐步发展壮大。花椒也成为我区农业的三大特色种植项目之一。
麻味纯正 科学种植是关键
拱桥村椒农热闹采摘花椒的景象,仅是我区花椒丰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花椒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花椒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行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矮化密植、精准修剪、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学丰产技术,大幅提高了花椒亩产量。
“我们所种植的九叶青花椒,因其外形而得名,在花椒品系中是最具竞争力的早熟品种,皮厚,色青,以果实清香、麻味纯正而著称。”
跳磴镇的花椒为何这样香?刘劭理说,跳磴花椒种植主要分布在中梁山一带,海拔平均280米,日照充分,气候温润,特别适应花椒生长,今年来雨水相对充足,阳光暴晒较少,非常利于果实成长。除了花椒本身的品种和环境因素外,种植技术也是非常的关键。今年花椒收获不错,多亏管护得好,特别是修剪很重要。
“修剪花椒树和修果树差不多。种植花椒,没有技术是不行的,否则,花椒的亩产量相差300斤到500斤都是正常的,所以,现在只要镇上有花椒培训,我都要尽量去参加,每次参加培训后,我都能够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刘启伟介绍,今年花椒的产量增加除了延续以往使用的“主枝回缩”采摘技术,保证花椒的新生增长外,还在秋季修剪时先去掉下垂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等,每个主枝留下3个左右生长旺盛的分枝,保持枝条分布均匀,不但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还能增加产量。
刘劭理说,近年来,该镇为了做强花椒产业,在技术培训指导上下了狠功夫。除了定期邀请花椒种植专家开展花椒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同时,也经常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椒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椒农们做大做强,并为他们实现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销路不愁 花椒成了“致富果”
我区花椒产量逐年增加,销路是否会成为制约我区花椒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刘劭理介绍,我区花椒的精深加工链条也日益完善,加工能力不断提高。除了2009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的大渡口区强联花椒专业合作社外,辖区内还成立了“连坡”“旺澜”两个花椒加工企业,椒农采摘后,可直接出售给附近的加工厂,椒农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还保障了花椒的销路。而花椒加工企业进行加工成干品后可销售到重庆市内外。
除了在本地加工外,跳磴花椒果实清香、麻味纯正,品质非常好,所以外地及周边的花椒商每年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大渡口来采购鲜花椒,所以椒农基本上不会为了销路发愁。
据悉,按照2018年市场价格算,每亩产值达5000元,扣除种植成本约650元,每亩纯收入4350元以上,带动了花椒种植户实现增收致富。刘劭理告诉记者,下一步,跳磴镇将不断普及花椒种植与管理新技术,加大客源开发力度,培养花椒新品种,提高花椒管理水平,促进跳磴花椒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