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到清明节包括了多少吗?知道清明节习俗的由来吗?除了知道清明节是扫墓以外还要做什么吗?在当今信息时代飞速发展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知道我们中华名族的些传统节日真正的意义呢?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寒食节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寒食传说和介子推有关,说介子推不受禄,带着母亲逃到绵山,晋文公去找没找到,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把介子推和他母亲一起烧死。晋文公大为后悔,于是在这天不举火,纪年介子推。当然这是不可信,可是作为当代青年也理所应当了解这些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成为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思考,让所有人明白生命的意义。(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