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润梅)地名,是生产生活的必要工具,也是记录城市发展变迁、彰显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工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近日,我区启动不规范地名集中清理整治和编撰《大渡口区地名词典》工作。
集中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据悉,我区按照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7部门《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文件要求,于今年2月部署了相关工作,3月为排查摸底阶段。本月起至8月,为集中清理整治阶段。
路名、街名、巷名、居民区名……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区民政局表示,本次集中清理整治,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工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将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拓宽清理整治的范围,提升清理整治的深度,“除居民住宅区、道、路、街、巷、桥梁、隧道外,还将门牌、道路指示牌、交通标识、户外广告、电子地图等地名使用情况,以及地名标识标牌文字拼写情况、缺损等纳入清理整治范围。”
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城市记忆
地名管理,传承地名文化与创新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我区通过查阅地方史志文献、到村社区走访、与了解本地人文历史的爱好者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传承地名文化,守望乡愁,守护城市记忆。
同时,严格按照《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开展命名工作,规范命名办理流程,向社会公示征求各方意见,邀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力求规划科学规范,有效防止地名重名和“大、洋、怪、重”。
比如,位于建胜镇的“雨栏山路”,以保留历史地名雨栏山而得名。位于原重钢厂区的“船板钢路”“钢铁路”,为保留钢城记忆而得名。
而位于钓鱼嘴半岛延伸至江水处的“观舟路”,则因可欣赏到江中穿梭往来的船只而得名。位于滨江湾区的“美渡路”,其周边区域着力打造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观,寓意大渡口美好的发展未来……
用好用活地名编写地名词典
地名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为群众提供相关信息,一旦不准确,容易误事。
随着我区城市开发建设,新建的城区、街区、道路越来越多,新地名也日渐增多。为充分发挥好地名导向作用,当前区民政局正组织工作专班,着手编写《大渡口区地名词典》,录制地名普查视频,绘制高清“一镇一图”“一街一图”,收集整理地名档案。目前,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据了解,自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启动以来,我区就坚持“边普查、边应用”原则,编制了新版大渡口区行政区划地图,组织全区地名普查工作业务骨干,数十次深入镇街、村社区摸清道路情况,并对居民点、景区景点、学校、医院、政府驻地、大型企业等在地图上进行准确标注,为辖区镇街之间社会事务的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区民政局表示,将积极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让地名更好地服务经济文化发展,使地名在新时代真正焕发新活力。 相关链接
一些地名的有趣来历
跳磴镇:跳磴镇原是一条老街,临街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无桥。为了过河,先民便在小河上立了一些石磴,腿短的要跳一下才能迈过,因此跳磴河、跳磴镇便由此得名。
九宫庙:相传当地有悬崖上嵌有九石,形如欲行之龟,故名行龟山。清代乾隆时期修真武殿镇龟,因此便有了九龟庙。清末时,九龟庙更名为九宫庙,并沿用至今。
伏牛溪:相传金鳌寺建成后,由于山高,水源成了问题。一位神仙动了恻隐之心,召来神牛为寺庙送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头神牛,雕刻一尊石牛安放在山上,便有了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