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匠心铸造 精雕细琢出精品

陈果精雕细琢地打磨着每一个工件   

 他,21岁走入铸造造型车间,近乎狂热地练就技艺;他,不时给一个传统工种融入新工艺,带来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他,推动“精益制造”落地,让技艺跟上时代潮流;他,苦心孤诣,精益求精,只为了心中那份不变的坚守。他就是重庆长征重工有限公司的铸造造型工陈果……

    练就精湛技艺“沙人”脱颖而出

    “对着零件图,在浇铸系统里进行各种造型,然后冷却、凝固,一个个工件出炉。我非常享受整个过程,特别是看到自己制作的成品,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陈果兴奋地讲述着自己当初对铸造工艺的喜爱。

    进入工厂车间,振实台从不停歇的轰隆隆声响,四处飞扬的粉尘,依然没有阻挡住陈果火一般的工作激情。为了练就精湛的技艺,每天,他认真琢磨工件图纸;不断地向老师傅、技术人员、质量人员学习请教,专心致志揣摩;在铸造整条生产线上反复进行实践练习,苦心孤诣地钻研。

    下班的时候,陈果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大沙人”。鞋子里面全是沙,衣兜裤兜里全是沙,发缝里全是沙,满脸灰头盖脸。看着自己的摸样,他忍俊不禁,“因为,我们都要用压缩空气对着型腔吹沙,沙子自然也就残留在身上了。下班时抖一抖就好了,不影响。”乐天派的他总是淡淡地笑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果铸造的工件外形美观,内部无裂缝、无沙眼、无疏松,加上他天资聪慧,擅长看工艺图纸,很快就在同时进入车间的一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了非标组班长。

    挑战吊芯工艺奋力拼搏48小时

    “那不仅是我们车间,也是我们公司,接到的罕见的铁路配件出口件的订单。”陈果说,“它的困难度也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它的吊芯工艺颠覆了我们以前的认识。”

    车间迅速出动精兵强将,成立一支了以陈果为首的攻坚小组,奋战这次试制任务。“电弧炉浇筑时间的周期是48小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试制时间也只有48小时。”陈果说,这次任务非常紧迫。

    第一天上午,陈果带着小组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反复斟酌,制定了试制方案。下午,大家紧锣密鼓地制作砂芯,准备外模、吊钩、螺母、螺杆、排气草绳……

    8月的夏夜,1000℃的电弧炉旁边,酷热难耐。行车工人高空悬吊着下型腔,下方的工人用吊钩、螺母对砂芯进行紧固。砂芯开始翻转着,陈果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上,“我很担心砂芯会掉落,我们就会前功尽弃”。慢慢地,上型腔、砂芯、下型腔完美合盖。第一件产品试制成功。此时已是凌晨4点。

    陈果顾不上分享喜悦,继续开始制作第二件产品,因为要在仅剩的20个小时内进行冲刺。小组在陈果的带领下,奋力拼搏,终于在第三天凌晨7点,完成了原计划的9件产品。陈果困到了极点,坐在墙角边,终于安心地开始闭眼休息……

    追求精益制造

    提高工作生产效率

    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精雕细琢,用心打磨,陈果一直执着追求。担任铸造造型工段段长的他开始推行“精益制造”模式。

    “我们将工段的120多个员工精简为不到100人,我们必须得缩减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他说,唯有这样的模式,才能提升团队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2016年,在一次生产大型采矿设备零部件的任务中,陈果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在试制了第一个工件后,陈果对生产模式进行调整,采用内部流水线方式,下芯、紧螺母、合箱各工序分别由批量工人完成。效率很快从之前的两天1件增长为两天9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节约人力成本,陈果与技术人员悉心合作,优化工艺流程。效率从两天9件上升到两天36件。面对进步,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完美的追求,开始尝试制作工具设备。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迅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每一次新任务都会带来新挑战,也会让我们经历一次新的洗礼,实现技能的飞越。”陈果笑着说。

    每一次“举重若轻”背后,陈果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过程。因为他深知,精雕细琢,良玉成器,源于一份手艺,凭借一种态度——工匠精神。

    (见习记者 向桂林)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