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民生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民生新闻
3元理发店十年不涨价
剪断了青丝 剪不断真情

张秀琼从事理发行业21年,她靠技术和诚信赢得口碑

理发店地处小巷深处

这些理发工具已有10多年历史了

    当下,3元钱能做什么?一瓶可乐、一次打包费……对它的价值,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我区新山村街道锁口丘社区,有一家开了21年之久的小张理发店。理发店狭窄而简陋,老板、店员始终都是一个人——今年50岁的张秀琼。

    理发店虽小,却是一家老字号。21年来,它几乎没怎么涨过价,现在剪头也只需要3块钱。虽然有很多顾客都劝老板张秀琼涨点钱,但她都没同意。顾客们都说,这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店,小张给大家理发,剪掉的是头发,剪不掉的是人情。

    一间六七平米的小店

    11月15日,记者走进钢花影剧院背后的小巷子,几经打听,终于找到这家有人情味的理发店——在一条小巷的转角处,一个三角小门面,面积只有六七平方米,门口立着一块锈迹斑斑、布满灰尘的招牌,上面写着“小张理发店”五个字。

    今年50岁的张秀琼,是理发店的老板,同时也是理发师和洗头工,店里忙里忙外只有她一个人。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张秀琼热情地招呼:“进来坐,就是店有点小。”

    说“小”不是一句客套话,因为真的很小,只有六七平方米。

    镜子、台桌、吹风……与理发相关的物件,几乎占据了店里大半位置,一张旧沙发,四个让顾客排队休息的方凳,剩下的地盘便是留给她理发作业。

    “小点没得啥子,租金便宜,现在不到500元一个月,以前就100元多块。”张秀琼一边笑呵呵地说,一边熟练地打开电热水器烧水,把毛巾消毒,有条不紊地做着工作。

    七八位排队的老人

    上午10时是理发店最忙碌的时候。店内沙发上、店门口的板凳上,七八位老人坐着排队等候。没有人催,没有人不耐烦,大家不紧不慢地聊着家长里短。“不着急,她手脚快,等不了多久。”一位戴眼镜的大爷笑着说。

    “今天还是剪短么?”“嗯。”

    一问一答,简洁明了。这位戴眼镜的大爷坐下后,张秀琼左手拿梳,右手上的推剪在头发上熟练地游走,丝丝白发顺着她的指尖往下落。“大爷,剪好了,要不要帮你洗个头?”给大爷剪完头,张秀琼笑眯眯地问。

    “不洗了,我各人回家洗。”大爷起身就要走。

    “莫慌,我帮你把颈子上的碎头发吹干净,不然不舒服。”张秀琼拉他坐下,拿着吹风小刷子帮他清理碎发。

    对着镜子端详了一下,大爷很满意,给了3块钱,走了。

    “来的顾客主要是老人,一来是我这里便宜,二来老年人对发型没多大要求,干净清爽就行了,复杂的我也剪不来。”张秀琼说。

    一把有故事的梳子

    “姚孃孃,你老人家今天啷个来了哟?”见到门外来了位熟客,张秀琼赶紧招呼:“快坐,快坐。”除了记得这位顾客姓姚以外,张秀琼还知道老人家今年80岁,以前住在东风村,前两年才和孩子一起搬到了沙坪坝区磁器口。

    “差不多每次回大渡口,都是为了到小张这里来理发。”得知记者正在采访,姚老太主动介绍起来。

    她说,每次都是自己搭乘公交车来,不想麻烦子女。在新山村车站下车后,5分钟不到,就来到钢花影剧院旁的这条小巷。巷子还是原来的模样,对在重钢退休的姚老太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在为姚老太理发时,张秀琼拿出了一把有些泛黑的木梳。

    “这把梳子还没舍得丢嗦?”

    “这个店开业时就有了,当时买成5元呢。跟了我21年,用着顺手。”

    记者这才注意到,姚老太所说的木梳,除了掉落的梳齿,骨架也已断掉,是用细铁丝和木棒绑着的。

    姚老太说,现在自己住家楼下就有好几家理发店,不嫌车程颠簸到这里来理发,就是因为在小张的理发店里,有一种在其他理发店里感受不到的情感。

    在张秀琼店里,除了木梳子,还有镜子、坐凳、椅子……21年时间,都是如影随形。

    十多年未涨的价格

    开了21年,小张理发店涨过两次价。而现在单剪3块的价格,已经保持了十多年。

    1993年,张秀琼和丈夫田洪亮从南充老家来到重庆,擦过3年皮鞋,后来两个孩子慢慢大了,钱不够用。张秀琼想起在老家时,跟镇上的师傅学过理发技术,她便买来一套剪刀,租了个小门面,就有了小张理发店,这一剪就是21年。

    “现在除开租金450元,水电费每月300元,虽然理一次发只要3块钱,但是每天还是有100多块钱的收入,差不多够维持生活了。”张秀琼说。

    “不少顾客也劝我涨两块钱,我也晓得价格确实很低,但我都没答应。”张秀琼说,干了这么多年,跟顾客们都有感情了。

    新闻面对面

    记者:“您每天理发几个小时?”

    张秀琼:“基本上冬天上午8点开门,其他几个季节上午7点开门,一般都是晚上8、9点关门。当然,如果店内还有客人,就得剪完了再走。”

    记者:“有没有考虑找个帮手?”

    张秀琼:“没有,一方面是节约开支,另一方面我的店里服务对象几乎是清一色老顾客。人家都是冲着我来的,要是找个人的话,别人心头会不舒服,我也不放心。”

    记者:“每个月能赚多少钱呢?”

    张秀琼:“平均下来每个月2000多元的样子。政府政策好,以前每个月还要交税,现在都给免了。不过现在儿女都长大了,钱真的不是很重要了。现在大家都住高楼大厦,可能很难体会到以前那份邻里感情,这种感情,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记者 奚尊翰 通讯员 管莉)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