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图片新闻
这两座校园藏着你不知道的大渡口

    大渡口历史悠久,文化沉淀厚重。马王场旧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重庆主城区域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小南海“龟亭”展现了古巴人交易市场的繁荣;九宫庙、石林寺、马王场、大渡口古镇镌刻了大渡口的城市记忆;义渡文化,抗战文化、钢城文化传承了大渡口的历史文脉。这些文化,一直是大渡口的骄傲!而如今,漫步大渡口区实验小学集团佳兆业学校、重庆95中佳兆业校区校园,你能在校园的多处艺术装置中,发现精彩的大渡口文化,发现你不知道的大渡口!

    南海龟亭

    位于我区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下游江中有一个小小的岛子,叫龟亭山,乘坐成渝铁路火车路过就可以看见。

    此景观以“南海龟亭”文化线索为设计理念,是大渡口区人文遗存与自然景象的重大题材景观。

    堰兴精粹

    堰兴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剪纸艺术,为渝派剪纸的代表。作品精巧细腻,题材广泛,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景观利用梯步立面,嵌以剪纸不锈钢作品,形成阵列,达到视幻的效果。

    大江义渡

    大渡口原名北渡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巴县长江北岸马桑溪设义渡,以江宽水缓,过江人众,渡口规模为沿江数十里之首,人称“大渡口”。

    此景观中的石船,在江面乘风破浪(波浪形草皮)。锐不可当,一往无前。

    上梁行歌

    “上梁歌”即“喝彩”,是流传久远的民间建房上梁时的一种民俗活动。为祈盼在新房住得吉祥,兴旺发达,都要选择黄道吉日邀请亲戚朋友举行上梁仪式。在跳磴镇,“上梁歌”习俗得以保存,而且还入选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景观以艺术手法重现“上梁歌”的文化特征,踏一步,一品当朝出宰相;踏两步,两朵金花在朝纲;踏三步,三元朝中在科场;梁上配上写实人物雕塑场景,是重庆人文遗存与自然景象的重大题材景观。

    马桑澄溪

    在马桑溪大桥下,有一个上百年历史古镇,马桑溪本是它的地名。明末清初时,有一位乡绅在此建了个渡口,免费接送到南岸鱼洞过江的客商和百姓,传承和弘扬了重庆的码头文化,这样的义举让过往人们方便和受益。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性地称这个义渡为“大渡口”,这就是如今大渡口区区名的由来。

    景观以大渡口传统景观马头墙为设计理念,结合渡口文化核心仁(仁爱)、义(至义)、礼(礼行)、智(和合)、信(信誉)五个核心理念,是大渡口区人文精神与学校文化相交映的重要题材景观。

    钢魂烽烟

    大渡口在重庆乃至中国的工业历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1938年无数抗战人士在战争的硝烟中来到重庆,选择大渡口,建造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民间称大渡口钢铁厂,即后来的重钢)。从此开始了炼钢、炼铁、机械设备制造。解放后,这里又生产出了成渝铁路的第一根钢轨。

    此景观中的石头来自马桑溪长江边,齿轮来自老重钢,是大渡口区人文精神与学校文化相交映的重要题材景观。

    跳磴石号

    在跳磴镇这片土地上,山地较多,众多的石场,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生产资料,他们多以采石为生。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压力,石工们常常要发出吆喝或呼号,经过长期的发展,从最初原始的哼叫逐渐演变成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石工们一边劳动一边喊唱的热闹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由此,跳磴石工号子声名远扬。

    此景观构建文理丰绰、居安行赋、驻稳取进、气韵平和,是大渡口区人文遗存与自然景象的重大题材景观。

    石林古刹

    石林寺位于跳磴镇,初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由奥希大臣之女姊妹二人发愿修建,后交与僧团。清初由圣可法师扩建,传说圣可老祖师在此后山夜见金鸡飞往华岩洞,遂追赶之,并从岩上纵身跳下,现华岩洞留有一双巨足印。

    此景观用典清晰、古朴精致、遗迹环绕、喜庆沉厚,是大渡口区人文遗存与自然景象的题材景观。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