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从医20余年 诠释医者仁心

    张令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1997年7月至今,就职于区人民医院,是医院呼吸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恪守医德,爱岗敬业;作为一名党员,她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始终坚持“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二十余年的从医生涯里,张令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政治本色,充分展示了一名优秀医师的良好形象。

    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前沿医疗技术

    张令是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也是医院呼吸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同事眼中,张令热爱医疗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工作积极主动,业务上积极进取,求实创新,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为病人服务,时时处处树立和维护“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2003年,张令到新桥医院进修学习,随后便在区人民医院开展了呼吸机的使用,“这是为了给危重症患者更好的治疗。”张令说道。记者了解到,张令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呼吸年会、哮喘年会、重症年会等培训班,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在她看来,参加各种培训,可以接触到更前沿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找到更多治疗途径。

    张令告诉记者,作为医院内二科的主任,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在平时工作中,我会要求每位在岗人员必须及时掌握病情,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重视精神关怀。同时,我自己也在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抢救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张令说道。

    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患者精打细算

    “我时刻提醒大家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要从患者角度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她以身作则,看病时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

    面对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她都会尽量为患者安排最经济实惠的检查及治疗,为患者节约费用。平时与年轻医生沟通时张令常说:“治疗患者不能只治疗疾病,也要了解患者的想法,适合患者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

    曾经有一位哮喘患者,每周都要到医院急诊,经常住院,哮喘控制差,而且家属每次都态度急躁,对医生很不信任。医患关系非常紧张,患者不能配合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张令在了解情况后,非常耐心地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制定了适合患者本身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看到患者康复,是她最大的快乐。张令常说:“我们要站在患者角度思考”,这样不光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更能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热心公益成为医疗应急分队成员

    张令在忙于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类应急救援、公益活动。2008年,张令参与了到汶川地震时灾区病人的救治工作;积极参加了二号病的防治及甲流病人的救治等工作;多次参与全院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工作......正是她过硬的技术和工作积极主动,张令已成为我区医疗应急分队的主要成员。

    敬业、积极。是同事对张令的评价中最常出现的词语。2009年,张令因突发疾病进行了手术治疗,麻醉苏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给科室打电话安排工作及交代病人情况。2013年,张令所在的科室成功申报通过了区级呼吸科重点学科,而她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依然坚持定期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组织全科业务学习。

    2016年1月,区人民医院成立质控科,由张令兼任质控科主任,她深知任务艰巨,在各方协助和配合下,制定了全院质控计划及标准,整体提高了医院的质量水平及患者安全,为医院的二甲创建提供了基本条件。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