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人物专访
您的位置: 人物专访
小鱼饵有大文章 创业大有钱景

王强(左)将研发的产品推荐给客户

钓鱼是王强业余时间里最大的爱好

    “这种黄色鱼饵,主要是针对水质好的河段。根据不同的水质,我们选择不同的鱼饵,提高中鱼率。”王强拿起一款自己研发的产品,兴致勃勃地为客户介绍道。

    “把爱好变成事业是我一生的梦想。”这是王强写在朋友圈中的一句话。正是这些酒米鱼饵,不仅让王强成了野钓高手,还让他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从小与鱼结下不解之缘

    王强是土生土长的大渡口人。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在家养了许多五彩斑斓的金鱼,闲时,他常常喜欢看着这些漂亮的鱼儿在水中畅游,晶莹的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父母都是重钢的职工,在工作之余,他们特别喜欢金鱼,家里的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水池里养了各式各样的金鱼。”王强说着说着,脸上乐开了花。

    6岁那年,王强第一次扛着鱼竿去钓鱼。在他身旁,垂钓的都是五六十岁老大爷。“小朋友,你会钓鱼吗?”老大爷们惊讶地看着这个小男生。王强镇定自若地拿出毛线虫,那是家里养金鱼用的鱼饵,他不慌不忙地挂在鱼钩上,安静地等着鱼儿上钩。“不到一会儿,鲫鱼就上钩了,全是二两以上的鱼。”王强回忆着。

    老大爷们望着他满桶活蹦乱跳的鱼儿,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天,成功的喜悦给了王强极大的成就感,也让他懵懂地知道了,鱼饵对于渔获的重要性。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王强渐渐爱上了鱼儿,也正是如此,他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出租车司机变身创业者

    1999年,王强当上了出租车司机。因一直喜欢垂钓,夜间,王强就来到乡野间,享受野外垂钓的无限乐趣。每天清晨,王强总是满载而归。鱼儿吃不完,只好让妻子拿去市场贩卖。突然有一天,王强惊奇的发现,妻子卖鱼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自己做出租车司机的工资。初建家庭时,经济上时常捉襟见肘,让王强果断下定决心开始创业,一门心思扑在了自己喜欢的垂钓和渔获上。

    “我一路走来,非常感谢朋友们对我的鼎力相助。”听说王强开始创业,一位从事微生物研究的朋友,将自己精心研究所得的鱼饵配方赠与了他。王强说,“朋友这个配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们试用后,效果不佳。”王强开始静下心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后来,我开始培养菌种,并在饵料中加入益生菌。”这一次,巨大的渔获让王强喜出望外,成功垂青了这个锲而不舍的年轻人。

    创业之初的艰辛是不可避免的。“那个时候,一个月里28天,我精神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王强告诉记者,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奔波在去野钓的路上,忙了一天回家后,疲惫不堪的他还在和妻子合计着第二天的垂钓安排。但看着与日俱增的收入,满足感和喜悦感渐渐冲淡了每日的劳累和辛酸。

    事业渐臻佳境风靡渔界

    一次偶然机会,朋友将王强惊艳的野钓经验诉诸于文字,并发表在论坛。自此,王强的名字风靡重庆钓鱼界。

    2015年1月,重庆市王麻雀渔具有限公司成立,因业务量与日俱增,王强将过去的夫妻二人档升级为六人团队。“我们的酒米生产量最多的时候高达8吨,”王强说,公司是薄利多销模式,纯利润收入最高可达4万,“虽然收入也不是太高,但是,可以把垂钓的爱好做成我的事业,我非常开心。”

    目前,王强在重庆、南充、遵义等地都有代理商。“前天,贵州的代理商刚进了一批货,他一般一个月进6次货,一次4大件,每一件60瓶饵料。”王强提到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时,喜上眉梢。“我们公司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网店经营得也很不错,每个月的销量也能高达上千瓶,很多外地顾客对酒米饵料赞不绝口。”

    (记者 胡肖艺 见习记者 向桂林)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