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娈老人耳聪目明,读书看报样样行
孙辈们温情相拥,收获满满幸福
四世同堂一家亲,和睦家风代代传
老人每天都要看电视,尤其关注国内外形势
年轻时的王文娈不施粉黛,却优雅知性
春晖路街道古渡社区有一位百岁老人,名叫王文娈,她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还经常跟孩子们讨论国际国内形势。谁能想到,这位百岁老人竟然还是一位书迷,古今中外各类书籍都看,中国四大名著更是熟记于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王文娈1918年出生于河南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自幼聪慧好学,读书很用功。
“妈妈喜欢看书,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连家里上大学的孙子都不及她识字多。”王文娈的小女儿崔虹说,老人虽只读了四年书,但是老人识的字却不少,这都得益于老人喜欢阅读的好习惯,经典的世界名著不在话下。但最喜欢的还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其中大多诗词她都能背诵。
“母亲耳聪目明,技艺过人,读书的习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崔虹说,老人每天依然坚持看书看新闻和写日记,时下热点甚至明星八卦她都知道。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霜,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留在了老人脸上,但是她举手投足间都显得淡定从容,与亲朋言谈和蔼亲切,晚辈们对这位老人都十分尊敬和喜爱。
百年岁月亦苍苍
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王文娈见证了中国社会百年的动荡变迁,经历了风雨人生的沧桑坎坷。
“那时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是现在年轻人不能理解的,现在生活好了,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持家,她坚决反对倒饭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崔虹说,在那些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挑灯夜战所缝制起来的。
生活带给了她无数的艰辛,她却报之以歌。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文娈用日记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她心急如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惦记着废墟里埋着的孩子们。几天后听说可以捐款,非要子女们带着她到捐款点捐献500块钱,这对于一个为自己花上几块钱都舍不得的耄耋老人来说,十分不易。
“母亲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称赞,说现在国泰民安,生活富裕,是盛世才有的好日子,让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母亲说自己能活到一百岁,都是党和政府给予的好政策好条件。”崔虹说。
四代同堂乐陶陶
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霜,苦尽甘来的王文娈老人终于迎来了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王文娈的子女告诉记者,母亲一生艰难坎坷,经历过战乱,含辛茹苦把几个子女拉扯成人,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如今,母亲除了耳朵有点背、行动不便以外,思维清晰,记忆力强,30多年不见的人她都能认出来,叫上名字。
说起王文娈老人的长寿秘诀,孙女婿傅捷说,老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胸襟豁达,性格开朗,对什么事她都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计较不操心。
如今,王文娈老人一家已是四世同堂,逢年过节,儿孙们便陆续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老人身边,誓言要把最快乐、最高兴、最幸福的陪伴留给这位善良知足、和蔼可亲的老人。
对话
记者:平日里,您都有些什么爱好?
王文娈:最喜欢看书、读报。四大名著读完几遍了,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我不能落后时代,我什么书都读,儿孙推荐的书都在读。
记者:您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王文娈:大鱼大肉不拒绝,但摄入量较少。吃完早饭,孩子们会陪我出去溜达一会,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楼前楼后转悠转悠。
记者:100岁,是一个让人敬仰和羡慕的年龄,想对家人们或自己说点什么?
王文娈:我一生对吃穿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能吃饱穿暖就很满足了,这一辈子过得知足常乐。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一个健康长寿的身体,活到现在,已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带着岁月的痕迹一路走来,此生无憾。(记者 王玲美)
编辑:唐洪琼
主编:张韬 陈长青
监制:刘文娅 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