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湖边,远远望见湖堤边点缀着黄花绿叶,走近一股淡淡的艾草清香味若有若无,猛然让人想起“端午味道”渐浓,虽然这花这叶不是艾草。
这些年,似乎“节日味道”特别浓厚。人们过节已不再仅是“常回家看看”、“走人户”、请客送礼等传统方式,旅游、购物、睡觉、上网也成新常态。各个大小商家更是不遗余力创造各种节日氛围。除了众多“中国传统节日”和 “西洋节日”,商家还变着花样创造了“5•20”、“11•11”、“ 12•12”等以及商家自己的“节庆日”优惠促销,顾客欢喜,商家窃喜。
虽然有人嗟叹“节日变味”就像这花这叶不是艾草,虽然有人因此怀念过去节日的“质朴味道”,但是特别浓厚的“节日味道”并不因此变淡,反而更浓。许多洋人也过起了“中国节”,各种节日的界线在“地球村”越来越模糊,甚至还闹出了棒子抢注中国的“端午节”。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多样性决定多样性的节日和对节日多样性的喜好及态度。质朴也好,花样也罢,总是都有各自充分的理由。喜好质朴的,尽可钟情自己的艾草、粽子、雄黄酒;爱好花样的尽可努力推陈出新。
这,其实也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是一种时代的发展,是一种繁荣的象征。如果“清明上河图”的大师穿越时空,来到当今画一幅“端午上河图”,不知图上的内容会丰富到何种程度?
过,其实是一个过程。只要在过端午节的过程中,内心充满“端午的内涵”,按自己的心思过,“质朴的”不必指责“花样”,“ 花样的”不必纠结于“质朴”,让“端午味道”留在心中,“端午味道”岂不更美?
若心无,近在咫尺形同陌路;心相通,远在天涯亦觉亲近。(陈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