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第11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下称:市长奖)颁奖仪式在巴蜀中学举行。
该奖项设立于2005年,至今已连续表彰11届,全市共有92名中小学生获得市长奖,83名中小学生获得提名奖。纵观市长奖的历程,参与其中的各方人士均表示,13年来,市长奖带火了重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整体氛围。
“市长奖的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多年来持续激励了全市青少年踊跃参与科技创新。”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新民多次参与市长奖评审工作,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市长奖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广泛的社会美誉度。评选并奖励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小学生,能为全市青少年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也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一个现象可以佐证杨新民的看法:随着市长奖设立,江北区、大渡口区、南川区、綦江区、忠县等区县纷纷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区(县)长奖,表彰本区县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青少年。如今,已有30多个区县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区(县)长奖。
此外,该奖项评审注重考察学生手脑并用的综合创造能力、代表性科研成果和以往在国内外一流科技赛事中获奖的情况,对人才发掘极具前瞻性。杨新民介绍,历届市长奖获奖者中,有人出国深造,继续探索;也有人就此踏上科研道路,致力于科技创新。
“市长奖也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巴蜀中学竞赛部副主任张荣庆指导学生参评市长奖已超过10年。他回忆,最初自己指导的市长奖获奖学生多关注社会行为科学方面的选题,如青年人群的低碳环保意识等。
近年来,张荣庆注意到,学生们的关注点逐渐向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转变。今年,他指导的获奖学生曹瑛典(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代表性科技作品《“大数据时代,朋友近在咫尺”——基于用户相似计算的好友及位置推荐方法研究》,就熟练应用了大数据技术。
事实上,市长奖也为全市青少年带来了更多参与科技赛事和实践活动的机会。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市长奖评选表彰,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由普及向提高方向发展,提高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在近年举行的第31届和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青少年创新成果项目共摘得5金10银7铜,成绩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