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驱动是国策,只有新旧动能真正实现历史性转换,中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增加我们的虹吸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如我们先人所讲,要苟日新、日日新,要天行健、自强不息。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昨日,出席全国两会的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不负嘱托,以创新驱动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书写重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杨帆: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提高智能化科技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党中央高度关注科技创新生态‘小气候’的营造,增加虹吸力,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感触颇多。”杨帆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她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重视与支持。
杨帆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极大地释放了创新积极性。目的就是,一定要牢牢把科技创新抓在手里,把科技创新搞上去。
“连续两年,重庆新增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创历史新高。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关注创新驱动,这让我们科研工作者更感到前途光明,信心满满。我们一定要贯彻好落实好重要讲话精神,把‘创新驱动’这一国策贯彻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杨帆说。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创新主体权益依法得到保障。杨帆表示,201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赋予了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分配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也让他们感到信心倍增。
让杨帆感触颇深的,还有综合科技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杨帆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全市技术转移体系日趋完善。
杨帆所在的单位是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重庆的核心技术转移支撑机构。目前,她的团队正在以平台为依托推动成果转化,积极探索“互联网+科技服务”新模式,建设国家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重庆军民融合双转平台等;以交易为支点实现智力变现,积极参与建设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和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实现人才、成果、资本、资源、服务的要素流动与有效共享,为成果转化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技术为核心提升服务品质,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为科技成果的精准转移转化提供决策支持。
杨帆表示,未来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锐意进取,努力提高智能化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融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以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
科技人员迎来好时代 让重庆成为国际化创新大都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有干劲!”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重庆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高质量发展,创新是重要保证,创新做到位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新动力、新后劲,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才可能真正实现。”
结合科技工作,潘复生从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首先应该学懂学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及关于科技创新有关法律文件。“最近几年国家在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处置权问题、所有权问题、受益权问题,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税收问题。”
“目前科技创新的法规和制度是非常完善的,但急需进一步落实。”潘复生说,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要法治不要人治,这就包括了既要法律制度完善,同时更要执行到位,所以科技界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科技政策、学深学透有关法律,真正把国家的政策法规落实到位。
“科研人才要理解政策,管理人才也要理解政策,各类人才要将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学深吃透,传播科技发展的正能量和好声音,让好政策能够人人知晓,落实到位。”潘复生认为,制度化和标准化也需要加快推进,特别是行政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要加大力度推进,对于国家大政方针和制度安排,地方应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落实。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技人员应该好好学习理解,这样才能在好的环境当中有更好的作为。”潘复生表示,科技人员现在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按照德治的要求,科技人员本身要有良好的学风道德,但如果科技人员不认真学习、不了解中央精神,那么创新的很多潜力将无法发挥,很多创新的资源也不能充分利用。
潘复生说,“有了好的政治生态,才有高质量发展的保证,才有好的创新环境。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下,希望重庆实现新一轮腾飞,带来创新环境的新面貌,带动人才高地的形成,让重庆真正成为国际化创新大都市。”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高钰:
深耕共享经济 以创新驱动促产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庆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到底。”高钰表示,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大家干劲十足,使大家对重庆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高钰说,作为一名来自科技创新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十分关注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关注创新驱动,这对我们科技创新企业的干部职工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将极大地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儿。”
出生于1985年的高钰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期间的研究领域就是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创新。2015年,高钰创办了基于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平台——盼达用车。两年多时间里,盼达用车累计投入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已超过16000台,累计用户数近250万,成为目前国内注册用户数量最多、国内投入运营车辆规模最大的分时租赁项目之一。
高钰说,上一代的移动智能终端是手机,而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应该是汽车。“事实上网约车是通过手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而人怎么与车进行交互呢,我们想到的就是以分时租赁为切入点,让自主式的出行增强人与车的交互。人与车交互后,汽车才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才能够满足人的个性需求。”
从汽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汽车未来的创新将会在哪?高钰说,目前全球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而这个领域可以最早发生规模化、应用化的就是无人驾驶,这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无人驾驶是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的产业竞争‘热点’,谁率先抓住了它,谁就抓住了机遇。”高钰说。
“商业模式的创新,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的创新升级。”高钰说,她所做的就是基于传统制造行业产品的提档升级,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服务功能来嫁接新的产品。
高钰说,共享经济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智能化、服务化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发展。
“重庆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基础,下一步,我将紧紧围绕总书记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讲话,深耕共享汽车领域,结合重庆的产业基础实际,依靠创新驱动将产业提档升级。”高钰说。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
发挥平台优势 协同推进创新驱动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的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发挥平台优势,形成协同优势。”王济光表示,重庆拥有国家级的高新区、两江新区、自贸区等多个创新平台,应发挥各大平台优势,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比如,可以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释放创新效应,助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西部创新中心建设;依托中新(重庆)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具有交通枢纽、口岸、保税功能的开放平台等载体,推动开放式创新体系形成。
如何打造创新平台之间相互协同的气候呢?王济光表示,我市还应在统筹布局和大力推进各种类型创新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创新平台提供优质的技术孵化供给、创投资本供给和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创新制度供给,打造西部一流的创新生态,引领和支撑全市创新创业生态。
他建议,我市在培育市级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还应不断推动市级创新平台升级为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形成“金字塔”型创新平台体系,从不同层面为促进国家地方产业创新平台的有机衔接,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作用。
“创新驱动的目的是推进产业的升级,重庆要做的就是要将创新与传统优势结合。”王济光说,重庆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发展动力转化阶段,作为一个制造业重镇,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在智能制造领域获得一席之地,是新时代重庆创新驱动的一个重大课题。
王济光说,重庆目前的发展势头在于,扎实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笔电、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医疗器械、智能仪表、智能识别装备等智能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智能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王济光说,经过多年培育,重庆已有一定的创新人才积累,但是要满足重庆整个创新驱动战略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大力度,引进高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同时要加大自身特殊人才的培养,比如,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都需要以“语言互通”为基础和前提。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此背景下,应加强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加强小语种专业的设置。同时,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走协同创新之路,通过改革培养机制、运用特殊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培养急需的语言人才,进一步增强语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温涛:
将创新驱动用于方方面面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法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感鼓舞,要苟日新、日日新,就是要将‘创新驱动’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让创新在各行各业成为风尚。”温涛表示,金融扶贫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是贫困人口形成自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对于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金融扶贫模式也要加强创新。
温涛说,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农村贫困呈现出了新的特征,贫困群体分化、脱贫又返贫现象逐渐显现,对金融扶贫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代如何创新性的开展金融扶贫?
“在政策体系上,有三大方面需要完善、创新。”温涛说,首先,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金融扶贫的法律法规体系,适时考虑农业金融与扶贫金融的有效分割,实现农业金融立法与扶贫金融机构法律健全,从而形成金融扶贫的制度保障;其次,应倡导“良治”与“善治”的行政法规体系落地;第三,完善金融扶贫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扶贫资源的全方位监控,依法处理违法违规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
在模式上,要构建贫困农户与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模式。温涛说,需求主体层面,应构建合理的传导路径,依托金融资源注入传播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切实提升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力,充分运用各类特惠性政策,着力提升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
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温涛建议,应加强金融扶贫的主体培育,积极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和服务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针对贫困户在创业、教育、医疗、异地搬迁等方面的创新金融产品,适应金融扶贫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
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合作性金融组织,给予适当的发展资金支持与政策方面的优惠,切实推进差别化的准备金存款率、信贷补贴、风险补偿、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健全有问题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等宏观制度建设,为金融扶贫提供连续的正向激励。
温涛表示,此外,还要加快政策性保险及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政策性保险和担保领域,提升机构的资金实力,扩大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供给的覆盖面,惠及各类困难群体。
(本版稿件均由重报集团特派记者李析力、张瀚祥、谭柯、李阳、周松、佘振芳、徐焱北京报道,图片为重报集团特派记者巨建兵、苏思、谢智强、熊明摄)
2018全国两会重报集团全媒体中央厨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