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化名“尹明”的好心人,十八年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本报多年来跟踪报道,至今不知道他是谁。如今,“尹明”已成为身边道德模范团体的代名词。今天是第55个“学雷锋日”,记者采访了几位“身边的尹明”,他们希望代表委员能帮忙捎个话。
“身边尹明”胡修琦:为社区“四点半课堂”增设专业师资力量
TA这样做“尹明”:胡修琦是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革新社区党委书记,说起她与妞妞的缘分,要回到2016年6月。那时,胡修琦在逐个走访辖区特殊困难群众时遇到了孤儿妞妞。从那时起,她成了孩子的爱心妈妈。每周三下班后,胡修琦都与妞妞有一个“甜蜜约会”。
TA有话要说:当妞妞的“胡妈妈”近2年时间了,因为妞妞的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工作性质,胡修琦越发关注社区的孩子们。胡修琦告诉记者,革新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已开设4年,现在看来,缺乏专业、稳定的师资力量是最大瓶颈。
“每天有30多个孩子来社区上’四点半课堂‘,然而我们的志愿者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退休工人,他们只能提供一些业余的辅导或书法、绘画等兴趣培养,如果孩子做作业遇到问题,志愿者多半束手无策。”胡修琦说,结合家长们的建议,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够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引进稳定、专业的师资力量,进入社区“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身边尹明”黄洁:进一步支持民间公益、草根慈善
TA这样做“尹明”:2月28日上午,渝北区回兴街道龙凤橼大酒楼门前,黄洁与同事们又参与了街头赠送爱心粥活动。因为临近元宵节,厨房专门煮了两大锅红糖汤圆,上午10点不到,就赠送完毕。
从2016年1月17日开始,黄洁与同事们坚持每周三在酒楼门前无偿赠送爱心粥。2年多来,附近的老人和环卫工人习惯了每周三早上来喝一碗粥。他们还根据节气、天气的不同,提供的食物也有变化:元宵节送汤圆应景,夏天送银耳汤清热,冬天送姜汤驱寒。截至目前,黄洁与同事们共送粥110次,累计送出爱心粥3万多碗。
TA有话要说:黄洁认为,持续2年多参与一项爱心行动,对她来说只是一件“举手之劳”。“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愿意奉献爱心的普通人,希望各级政府热忱扶持、助推民间公益,让草根慈善得到快速发展。”
“身边尹明”王远新:加大力度扶持社区工作者
TA这样做“尹明”:74岁的王远新是大渡口区茄子溪街道志愿者。他从退休后一直为社区老人服务,周围300多位老人都有他的电话号码,王远新不仅24小时开机,方便大家及时找到他,还会定期给需要重点关爱的老人打电话问候,谁生病了,谁家里有困难了,他总是随叫随到。
TA有话要说:因为服务周边老人20多年,王远新深知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他说,自己所在的茄子溪街道大部分为老旧社区,年轻人外出寻求发展机会,社区常住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老年人。“社区工作者每天要解决的问题本就繁杂,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希望代表委员为基层多呼吁呼吁,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扶持力度,让他们更安心地为老人服务。”
“身边尹明”彭国清:在社区建立“长者食堂”
TA这样做“尹明”:62岁的彭国清是渝北区龙塔街道鲁能西路社区志愿者。每天,她都在小区里四处走动,巡查隐患。“我最关注的就是小区安全和老年人生活。”彭国清说,6年来,她把社区各种大小事记满了7个本子,每记上一条,都会督促社区、物管或相关单位解决。
TA有话要说:在社区巡查的过程中,彭国清发现,高龄老人的吃饭是一个大问题。前段时间,她发现了几起老人在家中烧着菜忘记关火,出门后险些酿成火灾的安全隐患。“还有家住13楼的乔大爷老两口,三个子女分别在新疆、上海、新西兰,老人80多岁了,说做一顿饭很费劲,往往做一顿吃一个星期。”
彭国清综合老人们的建议,请代表委员捎个话:“基层特别是老龄化严重的社区,急需‘长者食堂’,解决老人吃饭问题。”
“身边尹明”傅霖、黄敏:基层多设立免费专业技能培训机构
TA这样做“尹明”:傅霖、黄敏是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柏华社区“柏桦孃孃”志愿队队员。这支队伍全由50岁到74岁的孃孃们组成,她们只干一件事——帮左邻右舍介绍工作。3年来,22位“柏华孃孃”已为124位社区居民牵线搭桥,找到了“饭碗”。
TA有话要说:这几天,傅霖、黄敏等“柏华孃孃”有点忙:春节假期结束后,许多企业放出了招工信息。几番对接下来,她们发现,现在许多企业招工都要求持证上岗。“但我们社区多为农转非居民,他们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还没有技能,没法满足现代工作岗位的需要。”
“我们社区的女性最想干月嫂,男性则属焊工、电工最翘。”两位“柏华孃孃”说,希望政府出资在基层多设立免费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让年龄大、文化低、无技能的就业困难人员学到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