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或许她是您的桑梓,或许她是您的第二故乡,或许她与您并无直接的关系,但这里也可能有着您的同学、您的亲友、与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渡口区新闻宣传中心新媒体部历时近一个月的精心策划,从2月8日起,连续推出七集系列节目《我们的节日·春节·新春献礼大渡口》。
今天我们来看第三集——《跨越90年的春节记忆》。
送春联、贴年画
逛商场、买年货
团年饭、放鞭炮
穿新衣、拍全家福
……
在你的记忆中,
过年都要做哪些事?
不一样的芳华,不一样的年
几十年来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被一一记录在
岁月更迭的时间刻度上。
今天
我们和九位
不同年代的大渡口人,
带领大家一起找寻
时代变迁下的那些春节记忆。
这9位大渡口人分别来自上世纪的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的00后、10后,来看看他们不一样的芳华,不一样的年。
张隆玉
30年代 84岁
“一针一线缝出了新小褂”
“小时候过年都要穿新衣,这棉衣、棉裤、鞋子,都是妈妈一针一线手工做的。家里条件差点的,就是缝出新小褂,套在穿了不知多久的破棉袄上。穿上新衣服后,我们就跑到隔壁邻居家去耍,每一家都有准备好吃的,花生啊,红枣啊,各种各样的都有。这些平时眼巴巴盼着的,这时候想吃就随便吃。”
张四海
40年代 71岁
“什么东西都是限量供应”
“过年最困难的就是买东西,物资紧张,年货很紧俏,都是限量供应的。鱼要鱼票,豆制品要豆制品票,蛋要蛋票,样样都要票,还要排长队。领完回来之后,每家每户都各自拿出自家领的半斤花生,半斤胡豆,大家聚在院子里一起吃,再聊聊天。”
彭科玉
50年代 65岁
“守岁到早上才睡觉”
“过年时,家里的小辈们全部回家陪老人了。年夜饭是在自己家吃的,当时,家里要自己炒花生、炒瓜子,炸酥肉……长辈在弄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流口水。那时候还有守岁这个习俗,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家在一起打麻将、吃宵夜,欢声笑语要持续一夜,一直到早上五点多大家才睡觉。”
玉文勤
60年代 54岁
“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那时候的年非常热闹,有很多娱乐活动,抓阄、敲锣打鼓,扭秧歌……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放鞭炮。年夜饭大家都是聚在一起吃,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一家人端几个菜,大家围着坐好,边吃边聊,说说春节怎么过,说说谁的手艺好,气氛非常热烈。”
杨戈
70年代 48岁
“汤圆代表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一起碰碰杯、喝喝酒。吃完年夜饭要一起包小汤团,有芝麻馅儿、豆沙馅儿、花生馅儿的好几种,忙得热火朝天。忙完之后,全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旁,吃着瓜果、聊聊天、看春晚。初一早晨一睁眼,枕头底下一般都会压着一沓儿五毛的新钱,开心地收起来,就像一夜之间成了小富翁。”
王洋
80年代 35岁
“爆米花味道的春晚”
“虽然那时候的年夜饭已经很丰盛了,但是那个时候能吃零食的机会很少,过年就盼着吃爆米花,在街上看到了就会买很多带回家,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当时看春晚,完全舍不得错过一秒镜头,最爱的是小品,每个都可以把我笑得前俯后仰的。看完了以后,还要再去屋外再耍一会儿鞭炮才舍得回去睡觉。”
李佳芯
90年代 20岁
“年味儿是鞭炮和红包”
“小时候每年过节我和姐姐妹妹都会去爷爷家,那是一个平房,门前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我们三姐妹会去街上买鞭炮,在院子里炸鞭炮玩。中午的时候,一家11口人就围坐在大圆桌上吃着团圆饭。饭后,大人们会陪爷爷婆婆打打麻将,我们三个小朋友就拿着压岁钱自己出去玩。夜幕降临,我们会在饭后一起看着春晚,放着烟花,愉快的一天也将结束。”
唐茂媛
00年代 15岁
“网络红包更有吸引力”
“过年就是放假,是同学聚会,是各种游戏,是画画,是压岁钱。以前等着盼着拿压岁钱,这两年,网络红包更有吸引力,而且这也逐渐变成大家联络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了。春节期间,我的手机基本上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感觉一秒钟不看微信,好像错过了几个亿。”
杨子涵
10年代 6岁
“各种都是新的”
“过年了,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子,门上贴上了春联,爸爸妈妈也往家里带了很多好吃的,感觉整个家里焕然一新。春节也是爸妈最好说话的时候,所以过年可以趁机多吃一点零食,多玩一下游戏,放松心情。”
在“春节记忆”的变化中
传统与现代发生碰撞
继承与创新时时对话
我们也在发生变化
从只负责上桌吃饭
到做几个拿手好菜慰劳爸妈
从走亲访友得压岁钱
到争分夺秒微信抢红包
从全家围坐专心看春晚
到朋友圈“吐槽”每一个节目
有人说,
现在的年味变淡了。
其实,
只要家人在身边,
年味便从未变淡。
因为
时代在变,感情不变
环境在变,牵绊不变
形式在变,情怀不变
每家对团圆的期盼
永远都不会改变
有家的地方
就是年
春节
是我们不变的情怀
属于你的春节记忆是什么呢?
编 辑:唐洪琼
主 编:张 韬 陈长青
监 制:刘文娅 姜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