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一本社区连心日记 百姓冷暖挂在心头

听唐婆婆说有困难,张献马上记在连心日记本上。

定期梳理连心日记是张献的工作之一

    小小连心日记本,专记群众挂心事;事事处理有着落,件件落实有回音——这是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革新社区群众中流传的一段顺口溜。

    小小一本日记,为何得到群众如此高的赞誉?昨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由社区工作人员刚刚走家串户收集上来的部分连心日记本,内容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虽然看似繁杂,但都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事。

    “谢谢你哟,小张,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昨日下午3时,革新社区党委书记胡修琦和同事张献带着300元慰问金,来到革新村21栋1号唐学惠的家中。

    唐学惠今年72岁。6年前,老伴苗全春脑梗塞病情恶化,卧病在床成为植物人。唐婆婆以前没有正式工作单位,他们的生活全靠苗全春每月2600元的退休工资。然而,除却买纸尿裤和问医抓药,所剩无几。她的两个儿女都已成家,但条件也一般。

    为了不拖累儿女,加上住在一楼,在社区的帮扶下,唐婆婆开了一个简易便利店。

    “我其他都没啥,就是这段时间腰椎间盘突出得厉害,疼得不行。”唐婆婆对胡修琦和张献说。

    对胡修琦和张献来说,唐婆婆家的困难早已烂熟于胸。但张献还是赶快拿出连

    心日记本,把唐婆婆反映的问题记录在册。在叮嘱唐婆婆注意休息的同时,还告诉她接下来准备带她去医院做个检查。

    “谢谢你哟,小张,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看到张献在社区里走访,80多岁的代学碧向她表达了感激之情。

    代婆婆住在革新村47栋,老伴去世后独居在家。前不久,张献到代婆婆家走访时,发现家里十分凌乱,没有家的样子。张献帮代婆婆请来一位保姆,这位保姆来自社区里一个困难家庭,此举不仅解决了代婆婆的日常生活需求,保姆家的经济困难也得以缓解。

    “把社情民意记在本子上,帮扶时才更有针对性”

    从唐婆婆家出来,张献又带着连心日记本来到马王街2栋,和居民们拉家常。

    “我家这段时间下水道出现倒流,太潮湿了。”“楼下休闲座椅坏了,希望能换新的。”“楼栋门口的路灯坏了几天了,晚上黑黢黢的,你要帮我们想想办法哦。”……居民们打开了话匣子。

    张献一边认真听,一边在连心日记本上记录着,笔头在雪白的纸张上飞快地游走。

    在张献记完大家的建议后,重庆晚报记者翻开了她的连心日记本,发现上面记得密密麻麻的。

    “这一部分记的是居民个人信息、联系方式,以及空巢老人的儿女电话。一旦发生什么事,我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他们。”感觉重庆晚报记者看着有点费力,张献主动释疑。

    连心日记本的另一部分,记录的是居民们的难办事、烦心事,包括哪家有人突患重病、因病致贫;哪家有老人独自居住,需要多关心;哪里的路灯坏了,需要维修;哪栋的楼道上放了一床席梦思,需要及时清理……

    在连心日记本上,张献对困难家庭、重病家庭、残疾人家庭、空巢家庭等特别划了重点符号,提醒自己平时要密切关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社情民意记在本子上,帮扶时才更有针对性。”张献说。

    谈起写连心日记的感受,这位90后姑娘说,到社区上班的第一天,居委会就发给她一个印有“连心日记”字样的本子。起初,她对这个日记本并没太在意,只是在本子上简单记录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成了流水账。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深入,她的日记内容渐渐丰满起来,群众家里的繁杂琐事、生活冷暖,通通写进日记里。

    “自从有了连心日记本,社区办事效率提高了不少”

    在唐学惠家采访时,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老伴尽管已卧床6年,但身上一点都没有褥疮。除了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要得益于社区的帮助。

    原来,老伴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而唐婆婆年龄日益增长,照顾老伴越来越困难。去年6月,社区主任黄莉上门走访获悉这个情况后,当即记录在自己的连心日记本上。没过几天,一张崭新的升降床送到了唐婆婆的家里。

    “后来我才晓得,他们都随身带了一本叫连心日记本的册子。”唐婆婆说,因为社区工作人员繁杂事务太多,平时又忙,用个册子把事情记录下来,以防搞忘了,“作用还是多大的。”

    代学碧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从她和社区工作人员接触多年的感受来看,“自从有了连心日记本,社区为大家办事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记,只是一种形式,重在下工夫解民忧”

    重庆晚报记者从跃进村街道获悉,为让社区工作者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时间了解居民困难、问题和诉求,去年4月以来,街道持续开展了进千家活动。活动要求街道、社区干部每周有4个半天入户走访,深入群众家中,全面了解群众真实生活情况,同时记好连心日记,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分类汇总,对困难人员还要建立台账。

    “以前是群众有问题找到社区来,现在是我们以串门的方式主动走进群众家里,了解群众需求,详细记录在案,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革新社区党委书记胡修琦说,在她看来,这样做的好处,除了做到心中有数,还能鞭策社区工作者更好地为民服务。

    用胡修琦的话说就是,连心日记既不是工作日志式的流水账,更不是各种事情的简单堆砌,“记,只是一种形式,重在入户时要把工夫下在解民忧上,只有把事情办在群众心坎上,才记得有意义。”

    据统计,去年4月以来,仅在革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就记了连心日记近1000篇,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汇总归纳有8大类200多条。“除个别受政策性因素影响或客观条件限制外,90%以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胡修琦说。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郑友 摄影报道

编 辑:唐洪琼       

主 编:张 韬 陈长青

监 制:刘文娅 姜 海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