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人物专访
您的位置: 人物专访
大渡口:待我学成归来 为您添砖加瓦

华灯初上,大渡口——如梦如幻如奔腾 (解国清/摄)

到步行街品大渡口美食

她自幼热爱运动,善于表达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新春佳节,远方的家是游子乡愁的集散地和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本报“今年过年·我在大渡口”系列报道推出以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参与,积极与本报互动,倾诉对大渡口的赞美与思念。

    本期,记者聚焦返乡大学生陈艳霞,听她抚今追昔,描绘大渡口的美丽嬗变。

    校园 学弟学妹在茁壮成长

    时间:腊月初八,地点:37中,刚刚放假归来的学子在这里欢聚一堂,叙旧情,畅友谊。其中,一位女生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皮肤白皙,文文静静,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她就是陈艳霞,今年19岁,家住我区九宫庙庹家坳社区,现就读于河北燕山大学一年级。

    据陈艳霞的高中同学介绍,她最大的兴趣就是播音主持和朗诵,在学校经常可以看见她在“诸子园”练习各种发音技巧。回忆起以往,陈艳霞表示,她自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但当时的大渡口很难找到相关的教育机构,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聘请相关领域的家庭教师。“我感到,很苦恼,但是又不想放弃,只能自己偷偷练习。”

    “我今天在与高中班主任曹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低自己几级的学弟学妹居然大部分都有艺体方面的特长,有的还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我很羡慕,没想到大渡口的素质教育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

    陈艳霞表示,现在大渡口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有更多的条件为自己的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梦想就在这里起飞的!”

    美食 家乡的味道回味悠长

    说到大渡口的美食,陈艳霞如数家珍:“胖妹面庄、渣渣火锅、百信米线……”陈艳霞笑着说,“在外地的时候,我就默默发誓,回家后一定要把大渡口的美食吃个遍!”

    陈艳霞来到钢花电影院斜对面的百信米线,老板居然还记得她,笊篱一烫,汤头一浇,一碗酸菜肉丝米线便端到她的面前。

    陈艳霞也不客气,端起碗就狠狠地扒拉了一口,米线的热气扑在她的脸上,“爽!就是这个味。”那一瞬间,她的眼神中透着一种满足。

    陈艳霞说,“快要中考时,妈妈每天清晨,都会端来两碗酸菜肉丝米线,我吃一碗,她吃一碗。她常常把自己碗中所有的肉丝都拨拉到我碗里,一边笑着一边看着我吃。有时候妈妈见我吃得急了,就连忙匀出小半碗米线给我,反复叮嘱着慢点吃、慢点吃。”

    直到现在,只要想起这家米线店,陈艳霞仍觉得舌畔生津,犹有鲜味缭绕,感到神往不止。在陈艳霞心中,家乡的味道,其实是味道和感觉的融合,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即便身在异乡,偶遇相似的味道,曾经的过往便历历在目,恍如昨日。陈艳霞说,“我仍记得那些年背不完的英语单词,还有那些清晨,妈妈被汤碗烫得通红的手指。”

    家乡 拥有独特的历史底蕴

    陈艳霞是河北燕山大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回来前,她有一个计划。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大渡口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现状做一次社会调研。

    午后的太阳温暖而惬意,陈艳霞欣然来到我区微企梦工场企业重庆山与城文化传播公司。公司负责人桂珩接待了陈艳霞,与她分享对旅游的看法。陈艳霞说,“我大学在秦皇岛,它与的大渡口的旅游发展方向是海滨旅游,更现代一点。但大渡口因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自己的特色,更适合做精品怀旧短途旅游……”对于旅游的话题,陈艳霞乐此不疲。

    趁着兴致,陈艳霞来到大渡口古镇,被这里的景色深深震撼,“我可以感受到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流淌。没想到在大学的‘所学所思’,能够在家乡派上用场。希望我今后学成归来,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陈艺军)

    记者手记

    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来说,过年吃个团圆饭,亦或吃一口小面、尝一口汤圆,都是弥足珍贵的情感寄托。

    家乡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乡土大渡口,没有旁观者;美丽大渡口,更加需要建言者、建设者。期待我们的学子能快速成长,为大渡口的建设贡献力量。

编 辑:唐洪琼       

主 编:张 韬 陈长青

监 制:刘文娅 姜 海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