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墨和他的小诗集
写给母亲的诗
安静、文质彬彬,是何子墨给人的第一印象,刚开始接受采访时他还显得有些羞涩,但是一说到他的“小诗集”,他的脸上立马泛起光彩,兴奋地跟记者介绍起他的作品,读着这30多首韵味十足的小诗,难以想象这是出自一位12岁小朋友之手。
父母耳濡目染 他不爱游戏爱读书
何子墨家住新山村街道,受到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何子墨从小就跟书打交道。在他还不会认字时,睡前绘本是他对书最初的记忆。上学识字后,他开始在书海里不断探索汲取能量,在同龄孩子还在读童话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看散文小说,在小伙伴开始读小说时,他已经沉醉在古诗词的海洋,最近他又迷上了深奥晦涩的国学经典,12岁的他阅读量已远超同龄人。“他不爱玩游戏,就喜欢看书,而且特别喜欢读一些传统经典。”妈妈向娅说。
一次偶然,五岁的何子墨翻开了书柜里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触到他人生中的第一首古诗——《江雪》。懵懵懂懂的他,还不知道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只是觉得好奇,便缠着妈妈念给他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妈妈轻柔的诵读中,何子墨被诗人用寥寥数语传递出的磅礴大气所折服。小小年纪的何子墨,决定将《唐诗三百首》全部摘抄并且背诵下来。
何子墨从书桌上小心翼翼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全是何子墨亲手誊抄并且早已烂熟于心的诗文。旁边还用醒目的标签给古诗分类,描绘美景的、抒发感情的、记叙事件的……
“背诵诗歌对我来说,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有的时候做作业疲劳了,就拿出一首诗来背诵;睡觉前,我也得复习一下今天背诵的古诗词,才能睡的安稳。”何子墨说。
从背诵到模仿 他是写诗文艺少年
背完了手中的这本《唐诗三百首》,何子墨对诗歌的兴趣越来越浓,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不再满足于背诵经典,“自己写!”这个想法在他脑中盘旋了足足一年。
正当何子墨不知从何处着手时,2016年的一天,他突然看到外婆精心栽培的昙花开花,昙花一现的惊艳,让何子墨脑中灵光闪现。“我看到开放的昙花,实在太美了!我当即想到,我要自己写一首古诗来表现这样美丽的场景,用文字来留住惊艳的瞬间。”何子墨熟练地从他平时记录自己诗歌的本子里找出他写的第一首诗给记者展示:“朵朵昙花竞相开,花瓣花蕊凝脂来。凉夜无情月华满,此花有情真再来。玉人何必把花洒,不是纯白是雪白。”文字修辞虽然稍显稚嫩,但也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位还在读小学的小朋友之手。当记者问到整首诗的构思过程时,何子墨骄傲地说:“从构思到落笔,再到最后完成,我只用了20多分钟。”
从这一首《赠花》开始,何子墨就爱上了写诗。他把小本子随身携带,一有灵感,就赶紧拿出来记录和创作。如今,他的这本“小诗集”已经有了三十多首诗,以写景抒情为主,翻阅他的诗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进步,从五言诗到七言诗、杂言诗,文字运用越来越贴切成熟,情感表达也越来越拿捏得当。
为母亲作首诗 他用诗歌表达感恩
“我觉得诗歌特别美,我喜欢读,也喜欢写,就是单纯的喜欢,所以我写的诗都是单纯抒发一下自己的一些情感,我为妈妈和老师写过诗,还有激励自己发奋努力的诗。”何子墨说。
说到印象深刻的几首作品时,何子墨的妈妈说,儿子曾经写过一首给自己的词,让自己非常感动。过去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变动,自己压力很大;丈夫也因为工作原因不在身边,家里老小的所有琐事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难免有些消极的情绪。而令她没想到的是,细心的儿子察觉出自己情绪的变化,将宽慰自己的话写成一首词。“当时,我看到儿子这么贴心,所有的辛苦和劳累都烟消云散。我抱着儿子,一直在说谢谢,心里高兴的很!”
(记者 王玲美 实习生 张涵菓)
编 辑:唐洪琼
主 编:张 韬 陈长青
监 制:刘文娅 姜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