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网络中国节·七夕】 “传统七夕”与“进口七夕”的激情碰撞

  “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当下,该节日似乎越来越缺少中国的传统文化味道,仿佛与西方“情人节”类似。商业味也越来越浓郁,鲜花、化妆品、烛光晚餐……七夕那天,商家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年轻人也以“聚餐”“逛商场”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不经有人质疑“七夕节”真的是“情人节”吗?

  且不说七夕节与情人节的异同,从传统意义上的七夕来看,民俗学家发声了:七夕不是“情人节”。七夕节最初是一个女子的节日,又名“女儿节”、乞巧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如此看来,乞巧节确实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在当下,七夕节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情人节的转变,当代的七夕节俗,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重新强调“爱情”的内涵。

  七夕习俗日渐式微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是我们国人被西方和世界的潮流同化,对节日只流于男女相亲的一个载体和途径。现在的七夕节在年轻的一代眼中,似乎与国外的“情人节”等同,玫瑰巧克力在节日里升温,传统味道正在逐渐丢失。尤其是近年来,商家的相关活动排山倒海,更将“中国的情人节”的意蕴推向了极致,相亲派对、求婚仪式和商家促销成了这个节日里最常见的景象,甚至有网友调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凡是能和两性结合起来的日子,都不会放过篡改一下,堕落到无以复加。这为网友言论似乎过于偏激,却也直击当下国人的文化观、价值观。

  时光赋予传统七夕节的似乎不是真心,反而多了几分假意。朋友圈里的爱情充满了物质的符号,巧克力、献花、美食、首饰……什么时候开始,爱情成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东西,我们不经提出疑问,爱情难道就这么具体吗?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侵蚀,越来越多的现代青年人心中,对外来节日的盲目崇拜高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从而导致部分国人婚恋观的改变,很多人眼睛里似乎只有了玫瑰花的艳丽,而忽视了真爱里该有的付出。曾经某档节目中,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畸形恋爱观反而成了爱情的标杆,这种把感情当成商品,当成追求利益的错误观点,不得不用传统的节日文化去感化、纠正。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七夕节应不应该向情人节靠拢,深层意为国人关于如何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当“传统七夕”与“进口七夕”相碰撞时,你,会如何选择?(付静)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