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义渡记忆 7

1957年至1958年,重钢迎来了许多重要时刻。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重钢,给予殷切嘱托,重钢在关怀下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这些珍贵的历史片段,不仅承载着一代人的奋斗记忆,更彰显了重钢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958年

毛泽东主席视察重钢

1958年3月28日,毛主席参加了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后,专程来到重钢视察。在大轧车间,毛主席看见工人还在用肩膀抬钢板,便告诉重钢领导人:“可以搞一些机械化运输。”在大平炉车间,毛主席仔细观看炉内钢水沸腾后,提醒车间负责人:“要搞好防暑降温。”此后的每年3月28日,就成了重钢的“厂庆日”。

1957年

周恩来总理视察重钢

1957年2月11日,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南亚国家回国后,在贺龙元帅陪同下,风尘仆仆地来到重钢视察。周总理听取了重钢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走访了老工人冉树清家庭,慰问了全国劳模黄荣昌。在亲切交谈中,周恩来总理鼓励他们要为新重钢建设多作贡献。

1957年

朱德副主席视察重钢

1957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视察重钢。朱德副主席参观了大平炉车间、大轧车间、小轧车间、炼铁车间的生产现场,并同一线工人亲切交谈。他叮嘱工人们在岗位上要多学技术、增强本领;在工作中要力争高产、注意安全。

1958年

享誉大西南的石棉厂

1958年,重庆石棉制品厂整体搬迁到了大渡口区茄子溪,是享誉大西南的综合性石棉制品生产企业。1980年,在中国“巨浪一号”飞向太平洋的征途上,有石棉厂研制的“石棉绒”结伴而行;1984年,在中国地球同步卫星发射成功的喜悦中,有石棉厂攻坚克难的功劳。如今,这里已被打造成为艺度创·文化创意产业园。图为如今的艺度创。

1958年

跃进村因大跃进得名 

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实现安居乐业的愿望,从1958年开始,重钢在厂区附近的耗儿山上,修建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职工新村。由于时逢大跃进年代,职工新村被命名为跃进村。跃进村共有住房80多栋,清一色的红砖墙体,远远望去,红得耀眼,同钢花、炉火交映生辉。

1958年

郭沫若题写《钢花》刊名

1958年3月,重钢创办了《钢花》杂志,这是一本纯文学期刊。虽然有了刊名,但是还没有合适的人为刊名题字。于是,三个文学小青年想到了郭沫若,便修书一封,恭请郭沫若先生为《钢花》题写刊名。一个月后,郭老寄来了题写的“钢花”二字,共三幅。他嘱咐重钢“斟酌选用”,并祝《钢花》常开不败。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