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
2月10日,2025年重庆市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提出按照“新春第一会”的安排部署,制定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2025年行动方案》,将实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
在大渡口区,如何书写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创新答卷”?
去年以来,大渡口区围绕“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要求,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提供人性化、可感知、有“温度”的服务入手,选好“小切口”,找准“关键点”,全区城市现代化治理各项重点任务初显成效。生活垃圾分类,就是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工作的一个“小切口”。
去年,大渡口区持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积极探索生活垃圾“直收直运”,不断规范生活垃圾前端收运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环卫工人走街串巷,利用小型运输工具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运送至就近垃圾转运站,再集中由垃圾转运车运送至中转站处理,是多年来垃圾收运的普遍方式。“传统收运方式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收运效率低,垃圾运输途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位于居住区周边的垃圾转运站不仅影响环境,也存在噪声扰民。”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渡口区按照垃圾、车辆、要求、去向“四不同”原则,全面推行企业、车辆、时限、点位“四定”收运模式,建立分类收运队伍,备案分类运输车辆,设置厨余垃圾中转站、其他垃圾中转站各1个,实现生活垃圾从“收集点—中转点—处置点”的全过程分类收运。
在大渡口区,垃圾也能“坐公交车”。在52个居民小区、公共机构试点“公交车式”生活垃圾直接直运模式,通过投放点撤桶并点、收集点关停升级、直运接收点定时定点收运等方式,每天由物业保洁人员根据厨余和其它垃圾不同收运时段,提前将垃圾桶转运到直运接收点,并在完成收运作业后进行撤离和清洁消杀。
截至目前,大渡口区日均收运生活垃330余吨。其中,日均收运其它垃圾260余吨、家庭厨余垃圾70余吨,全部实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厨余垃圾分出率达30%以上。
推进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协同“信用+执法”综合场景落地建胜镇、新山村街道,在全区推广;实施地下管线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完成供水、排水管线数字孪生工作,燃气管线数字孪生达到90%,油气传输正有序开展;“油气存储安全监管一件事”应用上线以来,实现预警事件智能推送、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大渡口区奋力打造特色亮点,以打造“标志性成果”为牵引,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