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以茶为笔 书写非遗传承的巾帼篇章

全媒体记者 文琰 文/图

在大渡口公园,有一家名为清泉卿心的茶行,它不仅是当地茶文化的缩影,更是传统制茶技艺的守护者。这家茶行的主理人,是1983年出生的李卿。作为大渡口新月红茶艺、卿心桂花红茶传统窨制技艺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她以茶为笔,用坚韧与智慧为墨,书写了一段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篇章。

茶香缘起 创业逐梦

李卿与茶的缘分,早在儿时便悄然种下。在她记忆里,爷爷和邻居围坐品茶的画面,充满温馨与神秘。袅袅升腾的茶香,似有无形魔力,将年幼的她深深吸引。“小时候,我觉得茶是个神奇物件,不同茶叶能泡出不同的味道,每一口仿佛都藏着故事。”谈及这里,李卿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份对茶的热爱,在李卿心底生根发芽。长大后,她果断投身茶叶行业。做茶叶批发生意时,她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坚韧,独自能抬起55斤重的茶叶箱子;从事茶叶批发零售时,她练就了火眼金睛,能在3秒内精准分辨50多种外观几乎无差别的铁观音;她还多次拜访茶农,虚心学习传统茶叶制作技艺。

2008年,李卿在大渡口创办了清泉卿心茶行。然而,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品牌的认知度参差不齐,这给李卿的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凭借扎实的茶叶专业知识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一步步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我们的茶叶,从源头就要严格把关。每一片叶子都经过精挑细选,确保品质上乘。”李卿认真地说。为寻觅优质茶叶原料,她多次深入茶叶产地,与茶农深入交流、紧密合作。在她不懈努力下,茶行的茶叶品质逐渐得到消费者认可,生意也慢慢走上正轨。

邂逅非遗 传承茶艺

茶行进入稳步发展后,李卿并未满足现状。她深知,传统的茶叶制作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有人去传承和发扬。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桂花红茶传统窨制技艺。

这一独特技艺颇为讲究,需要先用金桂和老枞红茶窨制,再用丹桂和茶焙火,窨制、焙火2种工艺都需与老枞红茶和在一起完成。传统窨制技艺对温度、湿度、时间等条件要求近乎苛刻,稍有偏差便会影响茶叶品质。为掌握其精髓,李卿积极向传统老师傅学习,并反复练习。

“初次品尝自己用传统窨制技艺制作的桂花红茶,就被它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征服。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传承这项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它、喜爱它。”李卿语气坚定地说。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技艺,李卿定期举办茶艺培训和非遗传承活动。她手把手地教导徒弟们如何挑选优质的桂花、精准控制窨制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如何通过手工烘焙保留茶叶的香气。

同时,李卿的茶行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响应国家号召,拒绝浪费和过度包装,坚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好茶。她表示:“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承担社会责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喝上健康、环保的好茶。”

茶道文化 香飘四方

2024年,卿心桂花红茶传统窨制技艺项目正式成为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非遗传承人后,李卿并没有将这门技艺束之高阁,而是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她经常走进社区、学校,举办茶文化讲座和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桂花红茶传统窨制技艺。她常说:“茶艺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茶文化。”

在一次活动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前来参加。孩子好奇地问道:“阿姨,为什么茶叶和桂花放在一起就能变得这么香呢?”李卿微笑着回答:“这就是传统技艺的魅力所在。在窨制的过程中,茶叶会吸收桂花的香气,经过反复多次,茶叶就会变得香气扑鼻。就像我们学习知识一样,要不断地积累,才能收获更多的美好。”

通过这些活动,李卿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桂花红茶传统窨制技艺,还培养了一批对传统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的传统技艺感兴趣,我感到无比欣慰。我希望这门技艺能够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李卿满怀期待地说。

在李卿的努力下,桂花红茶传统窨制技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她的茶叶产品多次在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奖,清泉卿心茶行也成为了大渡口区茶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