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朱晨鹭 文/图
以“小微权力”运行平台为切入点,梳理并公开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在议事“廉盟”上,处理过程公开透明,集体资产终于得到妥善解决;志愿者们用简洁易懂的“三句半”,倡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近年来,大渡口区正以“清廉村居”建设为笔,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画卷,通过数智赋能、治理创新与志愿助力等多元举措,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清正廉洁的强劲动力,营造社会和谐、百姓安居的良好氛围。
数智赋能 清廉村居“掌上通”
“社区管理一件事’场景应用要紧紧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依托基层智治平台,在数字党建系统框架内谋划建设,贯通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3月12日,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正在对“社区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的更新升级进行讨论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各社区的资源和资金配置不够透明,为进一步推进清廉建设,我们通过数智赋能,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职、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整体智治体系。”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社区管理一件事”场景应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就能实现用数字化手段引入“城乡社区合伙人”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盘活社区闲置资产,同时还能优化社区资源配给,实现社区公共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提升监管效率。
为了更加公开透明,“社区管理一件事”场景应用还设置了专门的监督反馈模块,群众代表、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闲置资产办理进度,及时反馈意见建议,为“清廉村居”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以“小微权力”运行平台为切入点,梳理并公开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21项,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清单6项、干部廉洁履职清单10项;在“线上+线下”公开机制下,全区各村、社区运用微信群以及“德分宝”“数字管家”等平台定期公示居务、财务等信息4200余条;积极推动大渡口“渝农经管”数智系统建设,全区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该系统核算,实现市—区—镇—村社四级贯通……大渡口区正结合数字化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层监督体系,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议事“廉盟” 公开透明解难题
“在议事‘廉盟’上,处理过程公开透明,资金去向也清晰明了,集体资产终于得到妥善解决!”近日,在建胜镇民胜村议事“廉盟”上,村民们为妥善解决的集体资产分配问题点赞。
原来,建胜镇民胜村村委会与第三村民小组,在关于伏牛溪环境综合整治征地项目及污水处理厂征地项目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上存在矛盾纠纷,辖区第三村民小组因征占的集体资产在三社土地上等原因,认为补偿费应该全部给三社集体。但村委会则认为补偿符合新的文件政策要求,理应归村委会集体所有,鉴于该项目的村集体资产在三社土地上,村委会可以让利于民,分一部分给三社。为此,双方各执己见,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2024年12月,在民胜村议事“廉盟”上,来自建胜镇、民胜村、第三村民小组的村民代表以及旁听村民一同开展议事协商会议,并邀请专业律师,大家一起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针对合理的诉求,尽最大限度为村民争取利益,最终第三村民小组按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和方案,全面做好相关人员资金分配明细公示。在民胜村议事“廉盟”结束后,村委会工作人员将处理结果公示在公告栏,进一步确保议事过程与结果公开、公平、公正。
2024年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清廉村居”建设与破解基层治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全区8个镇街通过成立村居议事“廉盟”,切实落实“群众点单、小院接单、大家解单”机制,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议事‘廉盟’主要处理与资产有关的纠纷问题,各村、社区通过立足实际,推行‘清单制’‘院落制’等,每季度梳理出治理难题。每场会议将明确‘廉盟’成员职责与分工,并邀请其他无关群众旁听,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说,将清廉文化融入议事“廉盟”建设,通过宣传乡贤清廉事迹、榜样典型等,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00余条,解决土地划分、道路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320件。
志愿服务 清廉文化入人心
“新时代、新征程,移风易俗真可行,旧风旧俗要全扔……”3月11日,八桥镇融城社区“融爱同行”志愿服务队开展“清风讲堂”促廉风系列志愿活动,志愿者们用简洁易懂的“三句半”,将移风易俗和廉洁自律的理念融入表演中,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据介绍,融城社区组织建立“融爱同行”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积极宣传乡贤清廉事迹、榜样典型等,定期开展“廉课堂”、家风传承课堂、“以案四说”廉政教育等40余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同时,融城社区还通过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基层党建、卫生健康、民政救助、养老认证、矛盾纠纷调解等近30余项社区服务,累计服务居民7300人次,先后涌现“重庆好人”“中国好人”“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
近年来,大渡口区通过积极探索清廉文化建设与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推行“志愿活动+清廉”模式,通过打造“初心讲堂”“梦想课堂”等文化品牌,重点推广“我有好家训”“家风微课堂”等家风特色项目,积极开展“清廉家风代代传”“清廉连环画”“四美庭院”“最美家庭评比”等系列活动,建立“清廉村居”建设重点案例培育库,大力宣传乡贤清廉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清廉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各村、社区还定期组织居民志愿者发放“廉政礼包”、开展廉政家访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截至目前,全区各村、社区已平均开展各类清廉志愿服务372场次,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