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实现深度优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占比攀升至59%;科技创新投入强度跃居全市区县首位,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创历年新高,实现多类企业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2024年,大渡口区紧紧锚定产业变革、科技创新与企业培育这三大关键领域,以坚定的决心、创新的举措持续深耕发力。
产业加速提效
释放发展动能
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6亿元,同比增长5.8%,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与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引擎。
2024年,大渡口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3.8%;而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98.6亿元,增长7.3%,占比更是提升至59%。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大渡口区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曾经,传统产业在大渡口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渡口区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快速崛起,实现了从传统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华丽转身。
如今,大渡口区的经济发展已步入都市经济新业态。各类新兴服务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高端商务服务到文化创意产业,从现代物流到电子商务,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大渡口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
2025年春节假期,大渡口区文旅市场的火爆便是这一变革的生动注脚。假期期间,大渡口区累计接待游客69.44万人次,同比增长16.75%;旅游收入达8252万元,同比增长8.36%,实现了人气与收入的双增长。同时,春节期间大渡口区商超促销活动不断,“以旧换新”活动如火如荼,全区重点商业综合体、重点商贸单位实现销售额约9876万元,同比增长约12%。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大渡口区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也体现了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大渡口区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为契机,立足区域特色亮点,兼顾文明与“烟火”,精心打造购物节等促销活动,推出个性化、特色化、精准化的促消费举措,创新发展“消费+人文”“消费+艺术”“消费+体育”等新业态,不断丰富消费新体验。
下一步,大渡口区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第三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都市经济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书写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潮流
科技创新是驱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
大渡口区通过强化服务,全力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区科研经费投入达到19.63亿元,同比增长59.72%,研发投入强度达5.41%,首次跃居全市区县第一。
同时,大渡口区科技创新能级和水平不断提升,新认定科技型企业249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1个,登记科技创新成果101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9亿元。宝武特冶航研科技有限公司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区域科技创新增添了光彩。
为推动科技创新,大渡口区还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培增”行动计划,通过大数据软件精准画像,建立“双倍增”培育库,新认定科技型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提前完成重庆市科技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依托“义渡就业列车”品牌,迭代升级“一体式”保障机制,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区科技局深入园区开展政策宣讲、业务辅导,收集重点产业行业技术需求,指导申报市级孵化载体,为企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下一步,大渡口区将继续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企业培育
带动经济发展
大渡口区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领域成果卓然,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近年来,大渡口区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从完善培育体系到加大政策扶持,从优化产业门类到打造产业生态,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
2024年,大渡口区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创历年之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大渡口区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在发挥关键作用。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渡口区实现了“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零突破”。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评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潜在独角兽企业”,重庆虬龙科技公司被认定为“瞪羚企业”。
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上,大渡口区多措并举,为企业配置一对一服务专员,通过“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区政府领导还借助政企“午餐会”“早餐会”等活动,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诉求。同时,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上百种服务产品,涵盖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
2024年,大渡口区已拥有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127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产业门类不断完善,从传统制造业向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等多领域拓展。
接下来,大渡口区还将深入落实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企业数字改造,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建设“创新综合体”,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发挥集群生态效应,畅通产业链上下游,朝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