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义渡记忆4

新中国成立后,重钢迅速焕发新生,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与超凡的智慧,铸就了一段段钢铁传奇。从第一根国产钢轨的诞生到成渝铁路的铺设,书写了国家工业重建与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1949年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重庆的解放,1949年12月3日,以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代表陆凤翔率队进驻为标志,第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重钢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不负众望,在大渡口开启了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1950年5月

重钢从1949年12月8日开始,打响了新发电机安装战役。紧接着,平炉、高炉、轧钢、耐火等生产设备的修建、改造,也先后告捷。到1950年5月上旬,短短5个月的时间,重钢全面恢复生产,为新中国全面重建贡献了钢铁力量。

1950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百废待兴,毛泽东曾感叹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在当时,轧制钢轨绝对是“高科技”。经过反复试验、摸索,1950年5月10日,重钢的工程师依据英制资料,以6400马力蒸汽机为动力机,利用1938年从汉阳铁厂迁来的800毫米轧机,在加工修补的旧辊上,用自炼的小钢锭,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结束了中国人修铁路必须从国外购买钢轨的历史。1950年夏,毛泽东批准由重钢研制钢轨铺设成渝铁路的方案。1952年5月19日,重钢圆满完成成渝铁路的钢轨供应任务。目前,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的实物陈列于大渡口区博物馆。

1950年11月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当时大渡河上,只有一座铁索桥。为保障后续部队及物资顺利进藏,1950年11月18日,重钢接受了制作供应泸定大桥钢梁和金属结构件的紧急任务,于12月23日完成生产任务。不久后受到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的致函表彰。

1951年

8000马力双缸卧式蒸汽机,于1906年从英国引进,当时,这台蒸汽机代表着世界工业的最高水平。1938年自汉阳铁厂西迁来大渡口。途中因日机轰炸,关键部件沉于江中,直到1951年才从江底打捞出来并组装恢复生产。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即是用它提供动力轧制的重轨铺建而成。截至1985年,该蒸汽机累计生产各种钢材、钢坯380余万吨,为我国建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现作为“镇馆之宝”在重庆工业博物馆展览,全世界目前仅存两台。

1951年6月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钢名叫一零一厂。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一零一厂积极响应,决定发动捐献活动,用生产奖金捐赠一架飞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在这次活动中,全厂职工捐献15亿元(旧币)用于购买飞机,并自豪地为其定名为“一零一号”。

1952年

1952年7月1日,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此前,得知成渝铁路全线铺成的喜讯,毛泽东欣然命笔:“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当天,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出席了通车典礼。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贺龙、铁道部部长腾代远分别在成都火车站和重庆火车站,为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剪彩。 (特约通讯员 余新庆)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