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面对外部复杂因素影响和转型发展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2024工作回顾
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经济总量实现突破,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亿元,同比增长5.8%,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分别居中心城区第2位、第3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
区级税收增长9.3%,居中心城区第1位、全市第3位。
向上争取到公共预算类补助资金16.3亿元、为历年最高。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科技创新实现跃升
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59%,产业结构实现深刻变革,经济发展进入都市经济新形态。
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41%、首次跃居全市区县第1位。
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突破”。
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
新认定科技型企业249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
★重点改革取得实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全市率先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新晟发公司成为我区首个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的区属国企。
数字重庆建设提速推进,行刑反向衔接监督“一件事”成为全国试点,“AI数智网格员”入选全国数字政府标准50强案例。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
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形成典型经验,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在全国大会交流发言。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民生福祉更加有感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新增工业用地指标1万余亩、增幅居中心城区第1位。
五一互助片区城中村项目在全市率先通过住建部审核并启动实施。
老重钢片区主干道筑梦大道建成通车,“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大渡口西大附中成立教育集团并实现首届招生,名校引进实现重大突破。
卫生健康、“保交楼”、绿地更新共享等重点工作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
抓6项主要工作
1 聚力推进改革攻坚,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经济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管行业管产业”成效明显,新登记纳税市场主体5159户,市场主体总量达4.3万户、较“四经普”增长88%。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招引项目50个,合同额413亿元。
企业服务更有温度,4项政务服务改革“一件事”在区试点,“民呼我为”等平台事项办理满意率居全市前列。
◆“三攻坚一盘活”全面推进
国企实现“瘦身健体”,区直管一级企业数量下降50%,区属国企全面扭亏为盈。
园区改革落地见效,回收工业用地130亩、盘活闲置厂房2.3万平方米,完成建桥C区拓展区规划编制。
政企分离全面完成,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全部完成“脱钩”,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
资产盘活有力有效,盘活存量国有资产69.2亿元、回收资金29.9亿元。
◆数字重庆建设有力推进
平台支撑全面夯实,贯通运行市级应用106个,建成区L2级、人员密集区L3级实景图实现全覆盖。
实战实效初步显现,3个“一件事”纳入“区县应用一本账”,“燃气安全在线”等应用成为全市试点。
执行末端有效运转,推进技术、数据、资源等下沉镇街,35类风险隐患问题实现实时监测、智能识别、分级处置、闭环治理。
2 聚力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先进制造业提能蓄势
规上工业总产值335.3亿元、增长5%,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入选全市创新发展先行区,汽摩产业实现产值44.9亿元、增长20.6%。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工业投资增长16.5%,新增智能工厂、车间2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4.9%。
◆生产性服务业增效扩容
“满天星”行动计划深入实施,3家企业入选“满天星”示范企业,软信企业数量达541家,新增行业就业4千余人。
重点行业集聚成势,中介服务类企业孵化园引进企业47家,新增资质建筑企业140家,新招引服务业企业93家。
◆商文旅体联动发展
消费场景更加丰富,九宫庙商圈获评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市级优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个。
文体赛事持续举办,举办李雪芮杯羽毛球公开赛,升级擦亮“花开的声音”音乐会、智跑重庆定向赛等活动品牌。
居民消费逐步提振,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2%,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9%、9.9%。
3 聚力提升城乡品质,城乡发展加速融合
◆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
城市新区加速拓展,钓鱼嘴半岛相关规划经市规委会审议,重庆柴院项目用地完成征地拆迁,老重钢片区治理土污2300亩。
交通路网加快完善,新增城市道路6.5公里,“九纵九横”骨架路网基本成型,成渝铁路改造项目稳步实施。
城市更新提速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清水绿岸项目加快建设,提质街头绿地6.6万平方米,新建小微停车场13个。
◆都市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景区景点扩容提质,“云上田园”开园,评定星级民宿11家,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43.3%、49.1%。
美丽乡村加快建设,金鳌村成功创建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新合村纳入全市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
增收富民成效显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居全市第3位。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污染防治严防死守,长江大渡口段水质、丰收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相应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
生态修复稳步推进,严守生态、耕地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红线,抚育森林700亩、矿区林相改造84亩。
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纳入市级典型案例,创建区级“无废细胞”153个。
4 聚力推动开放创新,发展格局加速拓展
◆开放合作走深走实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77%,引入川企5家,12家辖区企业在川拓展业务。
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桥智慧铁路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等80余场次。
对口协同忠县落实有力,落实帮扶资金932万元,协助招引企业2家、到位资金9200万元,销售农特产品1011万元。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创新平台能级再上台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1个、市级创新平台达99个。
高效创新生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成果登记10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0亿元。
优秀人才加快聚集,人才净流入1921名、增长23%,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个。
5 聚力增强民生保障,惠民工程加速推进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教育扩容提质,区产教融合基地开工建设,自启学校、育才雪芮学校建成投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870个。
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建设医学专科联盟10个,建成医养结合示范社区35个,8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医检互认。
文体亮点呈现,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扎实推进,大渡口籍运动员肖祖贤获得巴黎残奥会金牌,区代表团获市七运会金牌68枚。
◆社会保障有效提升
就业服务抓实抓牢,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义渡就业列车”服务品牌被评为市级改革典型案例。
兜底保障有力有效,完成19件民生实事,启动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504套,实行五项民政惠民津补贴“免申即享”。
关爱守护“一老一小”,建成老年食堂12家,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开工建设,托育机构备案率100%。
6 聚力守牢发展底线,风险隐患加速化解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力
债务风险有效管控,债务控制在限额以内,债务成本切实降低。
房地产领域风险总体可控,“久供未建”任务完成率173%,“久建未完”项目处置率71.4%。
金融风险守住守牢,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专项整治效果明显,安全生产亡人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25%。
应急水平持续提升,有力应对森林防火、防洪度汛和高温天气等挑战。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治安防控更加精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九类街面警情、可防性案件分别下降33.3%、77.6%。
基层智治利民增效,镇街职能体系和“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
大力实施
转型突破三年行动计划
未来三年,是大渡口区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到2027年,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迈出新步伐,城市核心功能全面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6%,工业、商贸等关键指标实现“倍增”。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融合美丽画卷加快绘就,全面实现“兴业兴城、强区富民”发展目标。
◆坚持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并举,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深入推进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打造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规上限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达到5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
◆不断扩大区域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商气人气实现新突破
壮大九宫庙百亿级商圈,发展壮大都市旅游、赛事经济。到2027年,限上商贸企业数量达到500家,社零总额达到18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建成全市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样板。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创新培育实现新突破
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到2027年,累计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180名以上,人才总量突破15万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150个。
◆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政府性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纵深推进数字重庆建设,融入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到2027年,区属国企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10%;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领跑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市场主体实现新突破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加强水电气讯等要素保障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擦亮“速渡办”企业服务品牌。到2027年,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率达到100%;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6%,市场主体数量突破5万家。
◆探索“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城市提升实现新突破
提速推进钓鱼嘴、老重钢等城市新区建设,扎实推进“九纵九横”路网建设,推动AI赋能城市治理。到2027年,部门镇街核心业务数字化率、城市体征指标动态率、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有效处置率、重要管线数字孪生率、城镇绿色建筑占比等指标均达到100%。
◆扎实推进“五个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全面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高地。到2027年,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市前列,巴渝和美乡村创达标覆盖率达到100%。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生活品质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重庆柴院、三甲医院、高品质酒店、重点学校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城市功能性短板。到202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品质酒店达到15家,引进优质中、小学各1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2025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大渡口建区6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0%
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5%、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
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
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生态环保、重庆小面等五大产业营收分别增长20%、20%、15%、30%、60%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4%
新引进亿元级软信项目10个,新增软信从业人员5000人,软信产业营收增长30%
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0个,科技型企业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
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签约40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
推动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以上,零售、住宿、餐饮销售额(营业额)均增长15%以上
全面落实“亩均论英雄”改革,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10%、4%
力促市场主体增长5%以上、总量突破4.5万户
全力抓好7个方面重点工作
1 以更大力度推动重点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强化产业发展要素支撑
2 以更大力度招商引资促增量,持续释放投资消费潜力
◆推动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加力重点领域投资放量 ◆全面释放居民消费潜能
3 以更大力度落实重大战略,打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
◆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4 以更大力度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区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5 以更大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纵深推进美丽大渡口建设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改善生态环境颜值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6 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7 以更大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忠诚“本色” ◆坚持依法行政,永葆公正“成色”
◆坚持实干创新,增添勤政“亮色” ◆坚持廉洁奉公,筑牢抗腐“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