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 胡 洋/文 钟戈 刘映呈/图
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谋实招话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担当作为。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一起聊聊他们的“金点子”。
区人大代表 任艳芳
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摩产业链建设
大渡口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摩产业虽有潜力,但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全方位解决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其成长为百亿级产业集群是区人大代表,茄子溪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任艳芳一直关注的问题。两会期间,任艳芳提出《关于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摩产业链建设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议》。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大渡口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摩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受限,整车生产与研发力量薄弱,规模和技术有待加强。”任艳芳介绍,与此同时,大渡口区政策与金融支持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市场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产业引导与核心技术滞后,缺乏协同与布局。
针对这些困境,任艳芳建议,大渡口区要优化产业规划与区域协同,争取纳入市级产业重点区域,组织企业技术交流,打造“1+N”模式产业园,融入全市产业体系,创建示范基地。同时,提升整车生产与研发实力,设立专项资金补贴产能提升,鼓励资本运作扩大规模;吸引高端人才,推动研发总部建设,与高校等合作研发关键技术。
在强化政策与金融扶持上,设专项基金支持关键环节,对重大项目简化税收流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此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外贸服务能力,推动企业与专业机构合作应对出口。政企合作突破禁摩壁垒,试点公务用车采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最后,完善产业引导与技术创新。编制产业规划,成立产业联盟,以商招商完善产业链。鼓励汽摩企业改造升级,打造品牌文化,举办赛事提升知名度。
区人大代表 高继军
盘活九宫庙区域文旅资源
九宫庙区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义渡古镇等众多文化旅游资源。前期调研中,区人大代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渡口分公司党总支部书记、总经理高继军发现,九宫庙区域因缺乏统筹开发或宣传不足,未能形成文旅品牌效应。
为此,两会期间,高继军提出《关于盘活九宫庙区域文旅资源 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建议》。
首先,用好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打造工业文化IP。一方面,深入挖掘重庆工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故事,借助文物展览、场景复原、互动体验等形式,将机器设备转化为鲜活的文化符号,让游客感受重庆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拓展现有的中小学研学、航空模拟飞行体验中心项目,将博览园打造成为研学旅游基地。此外,持续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购物消费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其次,要用好义渡古镇资源,重塑辨识度。引入大渡口特有的茶艺、面塑等非遗项目,定期举办舞龙舞狮、划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凸显古镇文化特色。复建马桑溪码头,与黄桷坪码头开通的观光邮轮线进行贯通,加开马桑溪至巴南、中坝岛的水上巴士旅游项目,引流区外游客。
最后,串起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成渝铁路等资源。串联历史街区、地标建筑、文化场馆,结合游客需求设计兼具文化讲解、互动打卡点、雕塑、壁画、AR导览的路线。完善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滨江绿道设施配套,优化交通,引入休闲经济业态,种植樱花、红叶、梅花等季节性开花植物,吸引更多游客。
区政协委员 马林达
培育无人机操控员培训市场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安巡逻、应急救援、森林防火、桥梁检测、电力巡检、水利监测、地理测绘等,无人机行业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区政协委员、北京市京师(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林达通过深入调研发现,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无人机接近60.8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了48%。然而,无人机操控员市场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2024年,仅有超过22.5万人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较2023年,仅增长了3万余人。此外,重庆市目前仅设立的两个考试点分别在渝北区际华园营地、渝北区龙兴通用机场,不仅考场超负荷运转,对于渝西片区参加考试的人员也极不方便。
今年两会期间,马林达带来了《关于培育无人机操控员专业培训市场及考场的建议》。他建议,加大大渡口区对无人机操控员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育力度,提升培训质量;拓展青少年无人机操控培训市场,通过培养年轻一代对无人机的兴趣和技能,助推大渡口区航模、航展、航飞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设立无人机操控员考试点,以缓解现有考试点场地不足的压力,为更多有志于从事无人机操控工作的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考试服务。
马林达表示,要积极鼓励区外投资商携无人机操控员专业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入驻大渡口区,设立无人机操控员培训市场主体,填补在该领域的市场空白。他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区内对无人机操控员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育力度,通过精准施策,积极引进在市场中表现优异、业绩突出的无人机操控员培训公司,为大渡口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无人机操控人才。
区政协委员 陈俊谋
中职教育向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职业教育体系的日益健全,新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渐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今年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民进区委会副主委、区民政局局长陈俊谋就大渡口区中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提出建议。
陈俊谋在调研中发现,大渡口区面临的“区小生少”、缺乏高职及以上学校的现状,极大地制约了职业教育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当前,大渡口区五大百亿级企业等对于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多。相比之下,新型五年制高职教育模式更具有优势:学生在区内学习五年,毕业时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上,身心更加成熟,学习内容更丰富,技能掌握更熟练,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对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潜力。
具体而言,陈俊谋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将闲置校舍有效利用起来,作为新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职校区。按高职专业设置不同院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降低办学成本。
二是将重庆市旅游学校和重庆市商务学校作为新型五年制高职的中职校区。依托这两所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备的专业实训设施以及即将建成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行中高职五年一体化贯通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
三是整合大渡口区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向市教委申请举办新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实行中高职五年一体化贯通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增强实体化运营能力等措施,为大渡口区五大百亿级企业和相关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