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至1949年,钢迁会落户大渡口,被盛赞为“国之桢干”,撑起了中华民族钢铁工业的脊梁,先辈们不畏艰苦,始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在大渡口这片土地上,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钢铁壁垒”。
1938年
钢迁会为何落户大渡口?1938年,钢迁会将大批军工生产设备器材搬迁至重庆大渡口。钢迁会为什么选择落户大渡口?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时的大渡口紧靠长江、江面开阔,水路运输方便;二是背靠观文岩山,便于隐蔽伪装;三是距离綦江和万盛距离相对较近,这两地能提供炼钢所用的矿石和煤炭。钢迁会于1938年开始建厂,先后有炼铁、发电、炼钢、轧钢、耐材、采矿等工序相继投产,逐渐形成一条全产业链。图为钢迁会旧址。
1940年—1941年
愈炸愈强的钢迁会。仅1940年9月至1941年9月,钢迁会被敌军三次轰炸,投下炸弹270多颗,造成了160多名员工的伤亡。中国军民不畏艰苦,持续战斗!
1942年9月
钢迁会留下江姐身影。1942年9月7日,江姐来到钢迁会属下的綦江铁矿潜伏,任职总务课庶务组司事。为了隐藏身份,她在填写《钢铁迁建委员会职员履历表》时,特意对部分真实信息进行了修改。1943年2月,江姐把一封辞职信交给矿长,结束了在綦江铁矿的潜伏任务。
1942年
落户大渡口的钢迁会,被盛赞为“国之桢干”。桢干是建筑房屋时竖立在墙体两端的木柱,形如脊梁。钢迁会在当时承担起了大后方大部分钢铁供应,撑起了中华民族钢铁工业的脊梁,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性和意志,永不屈服、巍然挺立。
1946年
1946年,“三·二三”惨案后,周恩来同志亲笔撰写了《严重的工潮,如何解决?》社论文章。4月4日,厂方被迫答应工人代表提出的条件,罢工斗争胜利结束。
1949年11月27日
中共党员伍时英,1903年出生于跳磴乡白沙沱,长期在大渡口坚持地下斗争。1947年,伍时英第4次被捕,关进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伍时英本已越墙脱险,但发现部分同志没有跟进,于是重返牢房进行营救,不幸中弹牺牲。图为关押伍时英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
十八勇士护厂留英名。1949年11月28日至30日,爱国护厂职工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清除炸药。30日清晨8时,定时炸药突然爆炸,刘家彝、简国治等17名职工壮烈牺牲,加上烈士胥良,被称为“护厂十八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