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从古渡延绵的悠悠岁月到工业老区的辉煌与转型,再到如今尚义大渡口、宜居宜业城。大渡口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奋斗史诗。即日起,本报推出《义渡记忆》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找寻历史记忆,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古迹等,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岁月的沉淀,触摸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这件手斧,证明大渡口是重庆中心城区最早有远古人类活动的地方。1987年8月至9月,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考古队对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附近的马王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中出土了一件80万年至100万年前的手斧,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勤劳勇敢的巴渝先民,在重庆中心城区留下了开天辟地的足迹。
◆重庆主城区最早的“市场”在大渡口。据《华阳国志》记载,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善操舟楫的古代巴人就在长江重庆段的龟亭山附近区域设立市场,实证了巴人两千多年前就与其他民族交往交融交流,写下了重庆商贸文化彪炳史册的一页。
◆古时文人墨客,酷爱长江江心这座古寺。龟亭寺始建于战国时期,是孤悬于长江中龟亭山上的一座古寺院,现仅存寺庙遗址。古时有许多文人墨客不顾舟车劳顿,行舟至此。龟亭山因形似乌龟而得名,四面环水,风光旖旎,与安徽省宿松江段上的小孤山齐名,山上有清光绪年间重庆知府王庆善的“小南海”题名。
◆大渡口出土的这具陶棺,全国第三,重庆中心城区唯一!2012年4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跳磴镇石盘村大树林汉墓发掘时,出土了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汉陶棺,陶棺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组成,均为素纹灰陶。这具陶棺在国内公布的陶棺中排序第三,也是重庆中心城区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例。
◆十载金鳌九进士,说的就是大渡口的这座寺庙!金鳌寺是大渡口区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始建时期不晚于元初。700多年来游人如织、香火不断。相传用寺内那一口古井的井水磨墨写字,可以写出好文章,读书人赴京赶考,也能获得榜上留名的机会,因此留下了“十载金鳌九进士”的励志故事,如今还保留有众多遗迹。
◆大渡口这座寺庙,因石林二十四景而闻名!石林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是大渡口区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石林寺因石林二十四景闻名,怪石林立,栩栩如生。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为它在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岁月里,为多个重要部门提供栖身之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