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打造特色专科品牌 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今年来,大渡口区高度重视“一院一特色专科”建设,通过强化专科联盟协作、优化医疗设备配置、引进培育顶尖人才等举措,全面夯实专科建设根基,迅速崛起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群。这些专科不仅诊疗技术领先,临床研究成果丰硕,且医疗质量卓越,正逐步塑造成为群众信赖的特色医疗服务品牌,让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重医附属康复医院

身心同治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科医生为患者做物理因子治疗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文/图)“有没有缓解一点?”“感觉好多了。”“再坚持一下。”……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属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区,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这样的对话场景在这里每天不断上演。

患者胡绣就是其中的一员。近日,她还为重医附属康复医院送去四面锦旗,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胡绣右腿截肢、全身多处骨折,在短短两个月内历经10次手术才脱离生命危险。“当时医生告诉我,截肢后要抓紧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这关系到我以后能不能站起来。”胡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在病情稳定后,今年胡绣转入重医附属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科室迅速组建起专业康复团队,对她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其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胡绣的特殊状况,团队精心制定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我们反复斟酌康复方案,最终确定运动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案,同时借助先进的康复治疗仪器,只为确保她能重新站起来。”科室主治医师吴慧玲介绍,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胡绣凭借着双拐,迈出了稳健而有力的步伐。

然而,康复之路并非坦途,它是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身体的复原仅仅是征程的起点,心灵的康复同样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难关。在胡绣依靠双拐蹒跚前行的日子里,她的内心正承受着难以言喻的重压。身体的痛楚如影随形,心灵的阴霾更是久久不散,将她一度笼罩在深深的忧郁之中。

护士长陈珂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胡绣的心理困境,决定带领团队为她展开心理疏导。团队成员们化身为胡绣的“临时家属”,从生活的点滴入手,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胡姐,吃饭了吗?”“今天感觉怎样?有没有哪儿不舒服?”“放心,能好起来的,我们陪着你。”……这些充满温情的问候与鼓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逐渐融化了胡绣心中的坚冰。随着时间的推移,胡绣开始主动敞开心扉,与医护人员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她的脸上重新绽放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内心的阴霾终于“多云转晴”。如今,胡绣已成功地重返生活的正轨。

而这都得益于重医附属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一院一特色专科”的打造,科室以专病为基石、功能康复为导向、现代康复技术为核心,成功细化出多个亚专业学科,涵盖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等多个领域,无论是神经调控中心针对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病症的精准施治,还是骨关节康复在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的专业康复方案,亦或是脊柱康复对脊柱侧弯、骨盆旋移等问题的有效应对,以及疼痛康复对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急慢性疼痛等疾病的缓解,都彰显出其在康复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全面布局。

今年6月,重医附属康复医院获批市残联设立的首批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依据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培训指南、指导手册等,立足残疾人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各项自助互助服务。

“我们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贯穿于诊疗全过程。”重医附属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周文表示,科室凭借专业的评估体系与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专属的康复之路,在治愈身体上伤痛的同时,更要温暖他们的心灵世界,助力他们尽早重拾家庭的温馨,顺利融入社会的怀抱。

重钢总医院

射频消融术 让心脏不再“乱跳”

心血管内科医生为患者做心脏介入手术

(全媒体记者 胡洋)“手术过后,我多年的心悸消失了!再也没有心跳难受的感觉,谢谢医生们的救治!”近日,在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64岁的周杰在做完阵发性房颤和房扑的射频消融手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顺利出院。

据悉,周杰长期受心悸困扰,四年来多次因症状加剧反复住院。“尽管进行了药物保守治疗,但效果始终不佳。”周杰回忆道,半年前,因心悸不适发作程度及频率较比以前明显增加,一旦发病,整个人都没有精神,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后,确诊为“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病情复杂。

“确诊后,我们为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决定实施‘心内电生理+房颤射频消融+房扑消融术’。”心血管内科主任杜令介绍,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疗法,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能够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有效地消除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病灶,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依托于心血管内科先进的设备及精湛的医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地治疗。术后,患者不规整的心律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周杰及家属对医院连连称赞。

像这样的救治案例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无数次上演。作为我区重点打造的“一院一特色专科”之一,科室下设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和心功能室,是中国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主城西区首家胸痛中心。今年以来,心血管内科出院人次达3805次,门诊人次达80000次,手术量达1323台次,技术水平在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心血管内科还先后获评重钢总医院首批优质护理单位、区级重点专科、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中国基层心衰中心认证单位、全国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单位等荣誉,并于2023年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组备案,为大渡口区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

学科要发展,技术是基石。除了开展心血管病的各种常规介入治疗外,心血管内科还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提升,申请了“血管内超声诊疗方法指导下复杂冠脉介入诊疗”及“振波球囊治疗冠脉钙化病变”2项新技术,首次在我区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冠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等,并将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开展复杂冠脉介入诊疗、三维引导下房颤、室早等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显著提高了科室的综合实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提升一院一特色专科能力,心血管内科积极参与“高胆固醇防治管理”科研项目、“三分三浸膏治疗心动过缓”药物临床试验、“老年高血压强化降压治疗临床疗效”临床研究等,并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质量控制会,在围术期诊疗质量控制、危重患者管理等方面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及整改。

除了精湛的技术,心血管内科的医疗团队也是“高配”。心血管内科现有医护人员47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94%以上医生具有研究生学历。“科室每年坚持让医护人员赴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多数医护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华西医院等进修学习。”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科室已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医护队伍,能造福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

接下来,心血管内科将大力拓展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强化慢性闭塞病变的技术进阶,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同时,推进重点疾病、重点手术管理,提高诊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加强胸痛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建设。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