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文琰
12月12日,2024年大渡口区数据标注产业人才合作交流洽谈会在天安会议中心举行。此次洽谈会旨在搭建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汇聚全国数据标注领域的精英力量,共同探讨数据标注技术的最新进展,分享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数据底座,数据标注在大渡口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丰富的场景应用、良好的产业生态。此次电子科大信通学院与区人力社保局的人才交流合作项目、八方智联公司与区经济信息委的直播电商基地项目、五力墨宸公司与区城运公司的五力墨宸总部项目成功签约。这些项目犹如一颗颗“种子”,将在大渡口数智产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活动期间,数智领域的“大咖”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结合前沿理论与技术成果,围绕《AI技术成为企业未来数字化竞争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与数据服务产业》《数据标注人才培养的三个方向》《前沿数字中国 智能科技与孪生技术》等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经验。同时,重庆菲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澳鹏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重庆同方知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在数据标注及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公司积极参加了招商洽谈活动,寻找合作机遇。
近年来,大渡口区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持续优化数字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奋力在实施数据经济战略上抢占先机。截至目前,已有723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集聚大渡口,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2023年,全区科研经费投入达到19.63亿元,研发投入强度5.41%,综合创新指数位居全市第一。2024年1-10月,全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实现营收105.9亿元,同比增长19.86%。此外,规划投资380亿元、算力规模全市最大的华韶智算中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将集聚全球、国内领先的算力实施设备厂商先进产品,为西南区域乃至全国算力基地的需求赋能。同时,大渡口区还成立了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推出全国首创产业链数据增信融资产品“渝链贷”。
在智能制造方面,大渡口区设立了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1个,建成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5个,8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
“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数字人才的引进培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渡口区始终将数字人才作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集成构建“1+5+N”人才政策体系,每年安排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保证人才投入。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类产学研用人才平台129个,人才总量突破10.2万人,正高级专家、博士后人才成倍增长,入选各类国家级、市级人才计划(项目)75人。此外,大渡口区相关部门联合芝诺大数据公司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数字人才培训。同步健全完善“全过程、精简化、高品质”服务体系,设立人才服务联络员109名,建立71项“义渡特色”服务事项清单,切实解决人才安居、父母医养、子女入学等问题。
展望未来,大渡口区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最高效的政务环境、最便捷的政策环境、最宜居的生活环境,为数据标注产业及整个数智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关链接
数据标注是AI和ML(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或初级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转换为机器可识别的信息。具体是指通过分类、画框、标注、注释等方式,对图片、语音、文本等数据进行处理,以标记对象的特征,作为机器学习的基础素材。其目的是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