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娟 文/图
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虽然微小,却极为敏感和重要。作为三级医疗体系中最基层的力量,他们不仅能为村民们解决小病小痛、实施及时急救处理等,更能缓解城镇医院的就医压力。
在大渡口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23年来,他走村串户、任劳任怨,足迹遍布乡村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只要村民有需求,他都随叫随到、悉心诊治。他关注重点人群,帮扶困难家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他就是跳磴镇拱桥村村医陈柱。
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拱桥村是大渡口区跳磴镇的行政村之一,村民居住分散,全村常住村民近1000人。
11月20日,在拱桥村卫生室,身穿白大褂的“80后”陈柱,正专注地为一位村民测量血压,结果显示该村民的血压超过了正常范围。陈柱随即耐心地给村民讲解,并开具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我出生在农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有时爸妈晚上还要带着我长途跋涉去看病,那种无助和艰辛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在谈及为何选择回到乡村工作时,陈柱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亲身体验到了乡村医疗资源的匮乏和看病的不便,也激发了他想要改变乡村医疗现状的决心。因此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回到乡村,把所学的医术送到最紧缺、最需要的地方。
23年来,陈柱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随时准备响应村民的需求。
在一次深夜1点左右,陈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村民刘德奎微弱的声音:“我头晕得厉害,汗水不停地流,冷得直打哆嗦。”陈柱瞬间清醒,他的神经紧绷起来。“发冷有多久了?最近有没有感冒的迹象?晚上有没有吃过什么不寻常的东西?”经过一连串细致入微地询问,最终凭借多年经验,陈柱判断刘德奎可能发烧,并建议他立即前往医院。刘德奎按照陈柱的建议,随即前往医院治疗。
而像这样的情况陈柱已经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了。
了解每一位村民的健康情况
在为村民们看完病后,陈柱便拿起医药箱,前往村民杨应兰家中进行慢病随访。
杨应兰患有脑梗和高血压多年。抵达后,陈柱询问其近况,细心地量血压、测血糖,及时上传体检数据,并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上做好记录。“今天的检测显示,有些指标不太理想,一定要记得按时吃药啊。”陈柱语重心长地嘱咐完用药事宜后,才放心离开。
定期上门为慢病患者做随访服务,监测血压血糖;按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配送代购药品,指导他们如何用药、饮食、运动;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台账;及时将随访服务信息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推广……这些都是陈柱的日常工作,他对每一位拱桥村村民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谁有什么基础疾病、平时吃什么药,他都熟记于心。
他不仅是村民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村民生活的“大管家”。拱桥村离最近的市场有7公里,对于许多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是一段漫长的距离,哪家老人不方便外出购物,他总是会拿上笔和纸,把需要购买的物品罗列清楚,然后外出采买并“送货上门”。而随着拱桥村快递站点的设立,陈柱又主动承担起了寄取快递的任务。
“能够帮助到别人,感觉很充实很快乐。”陈柱说,乡村医生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村民因为他的治疗而康复,看到村民脸上洋溢出的笑容,他就感到无比地满足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