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
今年初,教育部官网公示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大渡口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最近,重庆市2024年教育学术年会暨首届科学教育大会在大渡口区召开……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大渡口以“教育强区”为主抓手,坚持“多维一体 教育大渡”区域教育理念,探索出“慧渡未来·3564”区域科学教育范式,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我也是飞行员啦!”在钰鑫小学科技节上,孩子们在科创体验区,亲手操控模拟无人机、操控无人机。看着飞行器在空中翱翔,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玩得不亦乐乎。
这是“双减”之下,钰鑫小学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生动场景。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探索,创建“小帆船少年科学院”,构建“三类驱动”“四区融合”“四节联动”“四维护航”的“3444”科学教育体系,引领学生以科学技能为桨、乘义渡之船、扬科学之帆、启梦想之航。
3D打印、无土栽培、太阳能灌溉……琳琅满目的科技项目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高精尖”的科技产品;科幻征文、编程比赛、科创项目体验……一系列科技体验和竞赛有效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与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大幅提升。
像钰鑫小学这样积极推进科学教育实践的学校在大渡口比比皆是。从大渡口幼儿园的“流动博物馆”到重庆市民族实验学校特色航空科技课程,从重庆市钢城实验学校的“悦创空间”到三十七中的“1234”科学教育新模式,每一所学校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渡口探索“3564”模式,全力开辟新时代科学教育“新赛道”。
“3564”即围绕“立足素养培养人”的旨归,明确以科学教育为目的、科技教育为主线、科普教育为拓展的“三科驱动”推进战略目标,完善观、研、赛、学、创的“五法联合”学习活动体系,搭建教育、活动、文化、项目、展示、研究“六课联通”课类立体架构,畅通区级场馆、企业场馆、校级场馆、社区场馆“四馆联动”场所资源渠道。
眼下,大渡口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科教协同的全新路径已然开辟。在此过程中,大渡口区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推动校园科普阵地建设和科学教育资源整合,组织开展精细化研训活动、优质化平台活动、个性化校级活动、常态化竞赛活动,推动科学教育从“学校主阵地”向“社会大课堂”拓展。
如今,全区科学教育氛围空前浓厚,中小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技能均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区内已先后建有37个学科工作室、8个特色项目工作坊,新设小学科学特色工作坊1个,中学物理特色工作坊1个;各中小学师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3个、市级奖项334个,大渡口区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第三批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
下一步,大渡口将探索覆盖全学段科学素养培育的衔接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擦亮“慧渡未来·3564”科学教育品牌,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辨识度的科学教育改革案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大渡口教育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