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央媒市媒来大渡口都看了啥?

参访重庆工业博物馆

采访重钢退休工人

采访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

采访“义渡就业列车”

近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3家中央主要媒体和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市属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来大渡口区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用镜头、笔触描绘大渡口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媒体大咖们在大渡口看到了什么?捕捉到了哪些精彩?多家媒体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写诗的镜头进行了深度报道。

参观残疾人就业基地、义渡就业列车

9月25日,《新华网》以《重庆:搞好社区全方位服务 建设高质量美好生活》为主题进行了报道。报道通过图文形式,展现了近年来重庆市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加强各社区全方位建设,帮助老百姓解决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多方面诉求,实现育民有道、惠民有感、便民有术,使社区服务更加高效、社区关系更加和谐。

9月25日,《中国日报网》发表题为《重庆“义渡就业列车”2年累计带动3.8万人就业》的文章。报道写到,记者在“义渡就业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的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看到,50余名残疾人正在从事数据标注工作。基地根据残疾人的身体情况,采取了“因人适岗”的培训方式。

9月25日,《科技日报》发表题为《仅两年,3.8万人在“义渡就业列车”上找到工作》的文章。报道写到,义渡就业列车是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持续深化打造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提供招聘活动、职业规划、创业指导等多元化综合性服务。2022年以来,“义渡就业列车”累计带动就业3.8万人。

9月25日,《中国新闻网》以《重庆有个“彩虹家园”:让残疾人就业不再难》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开发的就业项目有数据标注、残疾人手工编织、新媒体运营及非遗剪纸等。这里,不仅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就业更有温度,也照亮了每一位残疾人的前行之路。

9月25日,《农民日报客户端》以《重庆大渡口:3.8万人搭上“义渡就业列车”》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义渡就业列车”依托爱心惠众创空间、智慧人力资源市场等提供创客席位。搭乘“列车”,大学毕业生朱珊成功创立重庆章怀科技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并为相关人才提供了就业岗位。

9月24日,《新重庆—重庆日报》以《这班“列车”不载人也不送货,将工作送上门》《非遗传承助力精准帮扶 让就业来到家门口》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如今“义渡就业列车”已建成新山村街道人社便民服务站、九宫庙街道便民创意集市、八桥镇青创基地、跳磴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胜镇“义渡”数字零工市场,着力打造全域覆盖、纵横联通、多点辐射的服务站点。

9月26日,《重庆新闻联播》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从厂区到社区 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提到,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持续进行,连日来,采访团深入巴南、大渡口、江津等地,了解各地产业发展新气象、民生保障新举措。

探访重庆工业博物馆

9月26日,《新华社》以《“工业锈带”变身文博地标——打卡重庆工业博物馆》《重庆工业博物馆:老厂房转型文博新地标》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在重庆大渡口区的长江之畔,有一座巨大的烟囱格外醒目,烟囱上的红字清晰可见。这个大烟囱的下方曾是老重钢型钢厂的一部分,穿梭在“钢魂”馆的这些矿道里,身边中国古代冶炼工艺的模型与远处近现代冶炼机械设备相映。

9月25日,《光明日报》以《重庆工业博物馆里感受钢魂》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抗战爆发后,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奉命西迁至重庆,为全国抗战兵工企业生产提供了90%的钢铁原料。由此壮大而来的重钢又成功轧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第一块铁道垫板,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业有了强力支撑。

9月25日,《经济日报》以《打卡重庆工业博物馆》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作为重庆四大博物馆之一,重庆工业博物馆依托大渡口区老重钢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建设而成,对于激活国家工业遗产价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

9月25日,《中国新闻网》以《探访重庆工业博物馆:再现百年铸铁风华》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重庆工业博物馆是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的核心部分,依托当地老重钢型钢厂的部分工业遗存,由主展馆、“钢魂”馆等部分共同构成,再现重庆百年铸铁风华。

9月26日,《工人日报客户端》以《“废旧钢铁工厂”变“打卡地”:这里馆藏一座重庆城的铁铸风华》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工业遗址公园约42亩,场地内布置有镇馆之宝——1905年英国生产的8000匹马力双缸卧式蒸汽原动机等珍贵工业设备展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致敬祖国·献礼华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魅力重庆”彩车专题展》、再现80年代重庆纺织工业生产线的《“棉棉的旅程”纺织展》及《汽摩展》三个专题陈列。

9月25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以《打卡重庆网红博物馆:感受“重钢”的前世今生》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写到,重庆工业博物馆是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的核心部分,于2015年正式启动工程建设,2019年9月28日建成开放,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9月25日,《新重庆—重庆日报》以《老炼钢工人回工博打卡:喜看“锈带”变“秀带”》《“老伙计”带来新朋友 重钢老工人与记者重游故地》为题进行报道。报道写到,如今,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通过打造具有创新创意、互动体验、主题场景式的“泛博物馆”体系,开拓红色旅游、研学教育、科普实践、工业体验、休闲观光等延伸产业,工业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媒体记者 文琰 钟戈)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