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重庆发布“高温中暑二级预警”。时隔三天(26日),二级预警升级为一级。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正是重庆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按照相关要求,有关地区和单位应积极主动开展高温中暑病理监测报告工作,及时发布高温中暑预警信息,同时开展防暑降温工作,全力救治中暑患者及由高温诱发的相关疾病的病人。
从8月21日以来,我市多地连续5天日最高气温超过40℃。根据天气预报,这轮晴热高温天气将持续到9月4日,极易发生高温中暑现象。
“确定高温中暑预警级别,一般从气温、波及范围、持续时间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理办公室、主任医师孙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气温方面,一级预警要求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本次高温天气预计为40℃—43℃;波及范围,一级预警要求高温天气的波及范围超过8个区县,本次高温天气预计40℃以上区县达37个;持续时间,一级预警要求持续高温天气超过5天,本次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从8月26日到9月4日,长达10天。
综合考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市卫健委启动高温中暑一级预警。
据介绍,中暑的直接诱因是高温环境导致热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导致头晕、头痛、乏力、心悸等中暑先兆症状,进而导致体温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等急性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孙军建议广大居民,调整室外作业和活动时间,尽可能避免在上午10时—下午5时外出。如果发生中暑,应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环境平躺,解开衣服散热,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医进行对症治疗。
新闻多一点
如何科学预防一般中暑?
面对一般情况的中暑,西南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药师谢林利表示,首先是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剧烈劳动或体育锻炼。如需外出,应尽量选择阴凉处,并适当减少活动强度,补充足够的水分及盐分:特别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时,建议每小时至少补充1升含盐的水分。
同时,夏季市民外出应穿着透气衣物:选择宽松、浅色、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穿戴暗色或过于紧身的衣物,以减少热量的吸收。市民还可利用遮阳工具:戴上宽边帽、遮阳伞,避免头部和面部直接受阳光照射。并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系统得到充分的放松,进而防止中暑。
最严重的中暑“热射病”
西南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俊稷介绍,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经典型)热射病。前者主要由剧烈体力活动引发体内产热与散热不平衡所致,常见于青壮年。后者主要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老年人。
高温天气身体发烫(从里向外发热),异常疲倦、步态不稳,头晕、意识模糊、抽搐,以及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都是热射病的先兆症状。
对于热射病的预防,“首先市民要学会降温和补水,预防热射病的关键在于做好降温和补水工作。同时,如果必须在高温下工作,则需备齐温湿度计、耳温监测仪、指脉氧检测仪,可以用来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人体核心温度及生命体征,并要备好防暑药品。”西南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翼表示。
空调病又如何防治?
“‘空调病’并不是一种病,而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出现的头晕、头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谢林利表示,不同于一般的感冒,空调病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胸闷、烦躁、四肢乏力、关节疼痛、恶心、腹痛、记忆力减退、易感冒等。
市民应对空调病,首先要缩短在空调房间里待的时间,一般2小时开窗换气一次,空调温度设置在26℃;其次,要保持空调房的湿度,如果没有加湿器,可在空调房内放置一些湿毛巾,或者放一盆清水,起到加湿的作用;再次,要定期清洁空调,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谢林利还表示,市民要减少对空调的依赖,可利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锻炼,再洗个温水澡,提升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空调病。如果市民出现了“空调病”,需要第一时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