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茄子溪街道 “三式法”答好党员分类管理题

今年来,为持续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茄子溪街道积极探索建立报到式、跟踪式、关怀式的“三式”分类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党员精细化管理水平,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有效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报到式管理

让在职党员“在位”更“有为”

“多亏了周经理,解决了令我烦心的‘空调滴水’问题,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近日,家住兴盛社区融创春晖十里小区的居民王女士说,她家住在12楼,17楼住户的空调外机安装在她家阳台正上方,只要楼上住户开空调,就一定会滴水在她家阳台上,她找楼上住户协商了几次也没有解决,十分“闹心”。

兴盛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员周良在得知此事后,立即上门进行调解,并联系物业人员对17楼住户刘女士家空调开展检查。最终,在他的调解下,物业为刘女士家空调接装了排水软管做引流,问题得到解决,双方握手言和。

“我认领调解纠纷岗已经有半年时间,期间调解居民矛盾纠纷20余件。”周良说,他作为小区物业经理,也是一名在职党员,有义务有责任配合社区做好居民服务工作,让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周良认领的调解纠纷岗正是茄子溪街道推动在职党员与党组织“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今年,茄子溪街道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切实摸清辖区在职党员底数,积极推动在职党员“回家”报到。

“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物业、企业等力量,通过入户走访、物业排查、企业联动等方式,逐一核对查找在职党员,确保不漏、不错。”茄子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因需设岗、因事定岗、因人立岗、以岗定责”原则,结合在职党员个人能力素质、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因素,设立机关单位、国有企业、医疗机构等9个类别,以及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等16个岗位。党员们认领适合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

如今,在街道各个社区,都可以看到在职党员的身影,在职党员已成为推动社区基层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茄子溪街道已有69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岗位1080个,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2次,解决居民群众“关键小事”26件,走访慰问170人次,受益人数5000余人。

跟踪式管理

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7月16日一大早,在新港社区的托管班传来阵阵欢笑声,10余名小朋友在志愿者老师的陪伴下,写作业、做游戏、上兴趣课。

这是新港社区举办的2024年暑期爱心托管班,除了作业辅导,托管班还开设了红色阅读、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

为了解决辖区流动党员暑假“带娃”难问题,新港社区以党员、党组织、党员活动阵地为依托,创新办起2024年暑期爱心托管班,优先为辖区有需要的流动党员双职工家庭提供托育服务。

“感谢社区开设的暑期爱心托管班,解决了我们看护孩子的难题,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真是太暖心了。”新港社区党员林峰感触地说。

今年以来,茄子溪街道从科学管理、结对助学、精准服务等方面,架起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连心桥”,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

“我们依托红岩先锋智慧党务平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做到基本情况、流动时间、联系方式、流动去向、从事行业‘五个清’。”茄子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行“一对一”常态化联络机制,每月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开展送学帮扶、谈心谈话,确保流动党员学习全覆盖、全过程。同时,街道发挥党组织资源优势,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截至目前,街道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14余人次,开展线上学习活动、研讨交流7场次。

关怀式管理

让困弱党员“暖心更安心”

“胡阿姨,我们来看您了,最近身体还好吗?”……7月16日,新港社区开展“心系党员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老党员胡天星家中,详细了解其身体状况、生活情况。与此同时,社区工作者还“手把手”指导胡天星使用“红岩先锋智慧党务平台”,在平台上查看党员活动、党费缴纳等信息,让党员“少跑路”。

据悉,为切实做好党内关怀帮扶工作,关心关爱辖区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党员,街道实施关怀式管理,让困弱党员“暖心更安心”。“我们借助社区网格力量,全面摸排辖区生活困难、老弱病残、空巢独居等党员,建立困弱党员台账。”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分类施策,全面落实“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喜事祝贺到家、难事解决到家、丧事慰问到家”等“三必访三到家”关怀制度,通过电话、微信入户等手段,加强与党员之间的谈心交心活动,掌握党员思想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党员反映的诉求问题。

同时,街道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上门提供环境清扫、帮办代办、健康体检等服务。截至目前,走访慰问困弱党员15人次,送学帮读20人次,解决实际问题40余件。

下一步,茄子溪街道将继续创新开展党员分类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担当作为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释放“红色力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呈现出一派管理标准“有温度”、广大党员“有干头”、基层治理“有提升”的新气象。(全媒体记者 廖雅尘)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