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做精做强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大渡口 第三次创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核心提示

回顾过去近59年大渡口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历史。

1938年,汉阳铁厂西迁入渝,抗战时期为全国兵工厂提供90%钢铁原料;1965年,大渡口为服务重钢正式设区,赋予其工业立区的底色,也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在这里,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助力铺就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也成就了大渡口“钢铁之城”的第一张名片。

2011年,重钢完成环保搬迁,大渡口进入产业空虚期、转型阵痛期,如何在产业总量上“再造一个重钢”,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优化升级?大渡口提出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重庆小面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开启第二次创业。如今,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均已突破百亿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3年,重庆市政府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开展教育合作,并将合作项目落在大渡口钓鱼嘴半岛。大渡口以此提出面向国际的第三次创业,将打造“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间、示范地”的第三张名片。

以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为窗口,等待大渡口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如何在全世界大放异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精做强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是大渡口给出的最有力的答案。

春风动力 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元汇吉 中元汇吉供图

国际复材“绿色工厂” 龙在全/摄

做强主导产业

重庆移动互联网产业园 大渡口区经信委供图

7月5日,海康威视重庆科技园智能仓储区,AGV移动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完成分拣、入库、出库等作业,一片繁忙景象。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于2011年落子大渡口,在建桥园区租用楼宇厂房进行生产。

2016年,海康威视在大渡口增加投资,建设海康威视重庆科技园。经过近5年时间发展,总占地面积约258亩、总投资约21.3亿元的科技园一期、二期相继投用。2021年,科技园三期动工,预计今年投产。

从租赁厂房试水到自建科技园全面布局,海康威视仅用时不到13年,这一过程中还成功带动杭州里德、昆山金聚、宁波明鑫等12个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助推大渡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产值也突破100亿元。

这都得益于大渡口强化浙渝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以全区联动的专班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工程建设、业务拓展、配套服务、项目落户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大渡口积极与专业机构洽谈,定期开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研判,立足产业发展建设,参考专业科学化建议,科学确立产业标签,保障产业招商及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力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萤石智能家居生产基地、重庆华韶智算中心、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项目相继落地。2023年,大数据智能化全产业营收124.2亿元,同比增长0.5%,连续三年实现营收超百亿元。

“如今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区的优势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大渡口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办负责人说,未来将对智能视觉领域进行再细化分析,吸引镜头制造、视觉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等优质企业;把握数字重庆建设重要机遇,进一步优化软信生态圈;围绕智算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产业金融,提前谋划布局。

无独有偶。2016年以来,大渡口持续深耕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体外诊断,健全产业专班服务机制,从招商统筹协调、企业发展服务、生态要素建设、综合事务保障四方面统筹推进全区产业发展工作;与市级相关部门和高校,医疗机构等广泛开展合作,构建了从研发、申报、应用全环节的生态要素链;已经实现了营收超100亿元的目标,成功打造了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

如今,大渡口是重庆市体外诊断产业集聚区,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唯一区县,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区核心区,聚集了生物医药重点企业216家,其中IVD企业159家,培育了全市33条工业产业链中的IVD产业链链主单位中元汇吉。

大渡口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办负责人表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未来将以第三次创业为契机,做精体外诊断产业,依托体外诊断向医疗器械更大范围探索拓展,按照引育结合的原则重点关注宠物诊疗、高附加值口腔、眼科和康复医疗器械,重点引进产业上游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处于成长期和导入期的高增速细分领域项目,按照专精特新的思路招引培育自主研发程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未来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计划到2027年实现营收300亿元,建成西部地区体外诊断产业发展高地;到2035年实现营收1000亿元,建成全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高地。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近年来,大渡口编制印发《大渡口区百亿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建设方案》;编写《建设新材料(玻纤)产业集群研究报告》;聘请行业龙头企业专家作为产业发展顾问,为全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大渡口成功推动国际复材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布年产能居全球前三,相关复合材料在清洁能源、5G通讯、节能减排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中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新成立不到5年的风渡新材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企业之一,年产值突破10亿元;聚氨酯节能门窗、光伏组件、汽车粒料正蓄力待发。2023年,新材料产业实现营收65亿元。

接下来,大渡口将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打造国家级纤维复合材料下游应用孵化机构,推动绿色建筑、物流托盘、新能源汽车材料、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全面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西部复合材料产业高地。

做精特色产业

重庆小面加速“出海”走向世界 钟戈/摄

去年6月,大渡口与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初期接洽,10月便达成合作意向,当月,春风动力重庆摩托车制造项目落户大渡口,项目总投资20亿元。

项目签约后,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报批、改造、装修、调试一系列流程。大渡口还帮助春风动力解决了电力迁改、职工社保、环评手续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该项目于今年4月提前投产,6月产值已达1亿元。

“春风动力将打造一个集信息化、柔性化、自动化于一体的摩托车智能制造基地,与环保产业的需求相契合。”大渡口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正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好产业链招商组合拳,实施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渡口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生态环保产业全产业实现营收达80.23亿元;今年1月至6月营收预计45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00亿元。

重庆小面产业是大渡口区的另一个特色产业。自2021年启动重庆小面产业园建设以来,不到3年时间,大渡口引育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69家,2023年实现产业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109%。

如何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未来,大渡口将加快组建重庆小面产业发展集团,发挥资源统筹、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重庆小面产业项目策划申报力度,争取市级基金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强化产业发展资金要素保障;引进MCN机构入驻电商产业园帮助企业扩展网络销售渠道,推动园区企业对接入驻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供应链体系,切实提升电商销售业绩;与海外华人华侨商会加强联系,推动小面出海物流、贸易、展销推广等合作事宜继续深入。

“上半年,小面产业已引进6个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签约合同总额27.8亿元;预计营收约24亿元,增速76%。”大渡口区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渡口将抓好存量企业增长率,预计今年重庆小面产业可实现营业80多亿元,2-3年后按照现行的产业布局还会实现更加倍级的增长。

做优营商环境

“2020年,公司刚入驻大渡口时,一共只有3名成员,年产值不到50万元;如今公司年产值已超过3000万元,员工超过30人。”重庆凯尔夫智能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进伟说,仅用4年时间,公司的年产值就涨了60倍,大渡口的用心服务功不可没。

将时针拨回2019年,陈进伟在大渡口注册成立了凯尔夫公司,当时公司规模小、产值低等问题长期难以解决。2020年7月,因为业务发展,公司急需扩大规模。在相关企业的引荐下,凯尔夫公司成功入驻位于大渡口的重庆微企梦工场。

“那时我们没有办公场所,区级相关部门就专门找了一个大小合适的办公室,租金方面还提供了优惠;没有合作伙伴,城运公司举办了多场企业座谈会,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陈进伟说,2022年底,凯尔夫公司获得了一笔900万元订单,但当时的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因为公司的规模较小,人员、资金都极为短缺,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生产任务。

“破题的关键就在于拉动投资,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并吸引人才。”陈进伟说,当时正值疫情期间,企业的发展信心都不是很强,他找了很多企业求融资,但大家都不敢轻易出手,由于公司知名度较低,银行也不愿提供贷款。

大渡口区相关部门专门为与凯尔夫公司有类似困难的企业举行了多场银企对接会,还结合企业的业务范畴、业务能力、发展规划等形成了企业画像,并提供给银行。经过各方努力,凯尔夫公司终于获得了99万元的银行贷款。

“拿到贷款后,我立即招兵买马,圆满完成了这批订单,这为我们后续长期合作打下了基础。”陈进伟说,2022年,公司年产值成功突破千万元。

之后,凯尔夫公司开辟外贸市场时,获得俄罗斯托尔集团一个7000万元的订单,但其从未组织过外事活动,一时不知如何筹备。为此大渡口专门组织人员策划接待场地、流程、礼节等内容,区领导主动出面站台并接待外宾,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签约。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产值已达到1600万元,保守估计全年产值将突破3000万元。”陈进伟说,今年5月,又有俄罗斯企业到公司考察,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公司将迎来新发展。

“4年时间,年产值从50万元到3000万元。”这样的故事正写满大渡口。

近年来,大渡口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从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完善的法治环境、亲清相融的政商环境以及完善的要素保障体系入手,打造优质的营商“软”环境。

目前,大渡口区印发了《大渡口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十五项行动》;在全市首推“水电气讯”企业用户线上联合报装应用,实现“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次办结”的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由“单一窗口”向“全科窗口”转变,群众办事由“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的新模式,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最多跑一次”;出台深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十五条政策;主动与金融机构强化合作,探索建立产融结合、银企对接“白名单”制度,试点“商业价值信用贷”“知识产权信用贷”“创业担保贷”,对优质企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支持,协助企业落实贷款;打造“义渡诚信”品牌,在税务、卫生、医保等28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积极推广“信易贷·渝惠融”平台,为27家中小企业纯信用融资5411.4万元。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业中心渝链贷系统于2023年9月14日正式上线,截至目前,100家企业授信2.51亿元。大渡口政法系统还推出惠民强企十项举措。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明显,连续两年(2022年度、2023年度)获得市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

“让全区每一个企业都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大渡口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渡口“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诉求办理满意率100%,“企业发展无忧”已经走进现实。 (据《重庆日报》)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