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张俊 让“流动的风景”成色更足


张俊处理日常事务

每天面对大量的方案、数据、规划、报告,是区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主任张俊的工作常态。

7月3日,记者见到张俊时,他正坐在电脑前梳理近期遇到的难点、卡点问题。

张俊扎根交通领域三十载,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认真履职,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助推我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迈上新征程。2010年以来,张俊先后两次获区委、区政府嘉奖,荣立三等功三次,荣获“重庆市交通强市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一头连着城市竞争力,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为服务好城市开发建设,张俊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的理念,在努力消除城区公交覆盖盲区的同时,想村民所想,着力推动公交线路向乡村延伸。

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大渡口农村地区出行的真实写照,出行不便极大地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2013年,借着次支道路客运车辆经营期满退市公交接替的有利时机,张俊在规划城区公交线路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地区出行问题的解决。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到深夜,不断优化退市接替方案,认真谋划农村地区公交线路开行方案,深入乡村实地勘察道路通行条件,配合做好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和公路标志标识安装协调工作,细致开展公交站点选址工作,最终促公交线路大规模向农村地区延伸,以八桥镇五一村、互助村,建胜镇的新建村和跳磴镇的双河村、拱桥村、新合村等一批乡村结束了不通公交客车的历史。自此以后,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现在我区已实现了三个乡镇、32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

农村地区公交出行条件有了极大地改善,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乘坐公交客车出村购物、休闲、售卖农产品,成为了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出发,去哪都可以乘坐公交车,有多条线路可供选择,便捷、舒适的公交出行,方便了城区居民的生活。

在抓公交线网布局优化的同时,张俊还注重公交站场的配套建设,以建桥A区公交首末站场为开端,积极协调市、区各方推动陈庹路枢纽站场、黄角堡枢纽站场、刘家坝首末站场等公交站场建设,实现了我区公交站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奠定了公交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

有了公交站场,公交站点配套设施也得跟上。为了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方便居民等候乘车,张俊从细微处入手,在晋愉绿岛、春晖路、陶瓷市场、大渡口步行街、新山村站、翠楼站、九宫庙站等74个公交站安装了160组不锈钢坐凳;他还积极协调市公用站台公司,在区内145个站点安装了大型不锈钢站牌,不仅有效改善了出行环境,还美化了城市容貌。

“万事开头难。公交路线怎么规划,道路条件是否达标,公交车型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考量。”工作中,张俊深入社区、乡村倾听群众呼声,进到工业园区听取企业意见,主动对接公交企业编制线网优化方案。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渡口的公交线路由23条增加到45条,优化了25条公交线路走向,平均线路长度达14.7公里,平均线路配车数达15台,年平均开行177万班次,年平均服务8824万人次。

公共交通助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又推动着公共交通向更优迈进。“目前,我区农村地区只是实现一定条件下以出行为主的覆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公交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强与产业园区、商业街区等地的衔接,使公交线路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开发建设。”张俊表示,对于未来的公交发展,要围绕服务市民工作生活、学生上学等民生问题和区内产业发展对公交出行的新需求、新要求,更进一步统筹城乡,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发动各方力量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从而服务和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全媒体记者 胡洋)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