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读《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有感

郑凤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是学习、领悟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用于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教育困境、难题,提升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底气。

例如“学问始于博学,终以精约——由博返约”这是这一本书中提出的一项教育主张,读后,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有了一些思考。

“每事问”“无常师”,这是孔子勤奋好学的表现,问题无论大小,不懂就会问,这样的方法促使孔子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于是在孔子的教学主张中,也倡导学生要多经历,多提问。但是,孔子也强调“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既要广泛地学习文献,又要用礼来约束自己。在礼的约束下广泛学习,这是孔子的教学理念。

苏轼也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指广泛地涉猎知识与经验,既行万里路,经万事端。“约取”指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内化。在广博中求精,做好充分地准备,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博是约的基础,约是博的进阶。由此可见,古代的圣贤非常重视博学,同时也要求精约,从而得到最终的结论。

我们的学生知识面要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要要求知识的获得不能杂乱无章。既要让学生获得更多具体的知识,也要要求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把握知识的核心,见识多,思路广,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够迎刃而解,一以贯之。

由博返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教师要把知识的重难点,道理的关键讲清楚,就需要我们在吸取广播知识的前提下,提取精华,由博返约,这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实践。

当然,通过阅读我发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与深厚的人文情怀,无论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有教无类等儒家教育思想,还是道法自然,博爱无争、清静无为的道家处事原则,都对教师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传统文化里面蕴含着伟大的教育智慧,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教师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提升人文素养,更可以将其传递给学生,践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

人生处处是学问,人生处处皆考场,没有智慧就没有判断力,就不会发现教育的真谛,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找对教育方法,这也是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学习和借鉴的方面。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