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田园如画般的梯田景色
大渡口公园风光旖旎
全媒体记者 胡洋/文 钟戈/图
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在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中走在前、作贡献,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持续建好巴渝和美乡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蓝天白云下的村庄展露新颜、美丽庭院花香满径、公园休闲运动的人们怡然自得、果园采摘体验热闹非凡……满眼皆绿意、处处是风景。仲夏时节,大渡口区遍地洋溢着朝气与活力,此番美景便是大渡口区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绿色福利”。
乡村蜕变展新颜
群众生活更甘甜
走进大渡口区“金鳌田园”综合体,整洁宽敞的乡间小道,热情淳朴的村民,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庭院掩映在青山碧水间。敲捶、捆绑、包扎、浸染……在金鳌村的一户庭院里,一张张染上漂亮色彩的手帕布巾晾晒在阳光树荫间。
这是村民易思友和杨生海老两口的小院,也是山艺涧·非遗小院的技能培训基地和植物染非遗技艺展示平台。
“金鳌山上植物四季呈现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利用这些来进行染料的选择。”易思友指着工坊墙上的植物标本说,去年,村里帮他们修整翻新了房屋。今年,他们又在村里的帮助下做起了非遗技艺培训,带着游客学习植物染、扎染,了解非遗文化,收入增加了不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和过去荒山荒地、老村老房相比,新变化得益于“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建设。在金鳌村,还有许多像易思友一样的村民,随着不断成长的金鳌田园综合体串点成线、连片扩面,一头连起城市生活,一头连起田园美景,在“好风景”里奔向“好生活”。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美在盎然生机。“近年来,我区抢抓乡村全面振兴和城市更新提升双重战略机遇,依托‘城市中的乡村’区位优势,结合金鳌山、中梁山‘两个主战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建设,梯次推动400余户农房、院落改造提升,在乡村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着力提升乡村宜居指数,成为建设和美乡村的另一把“金钥匙”。
同时,大渡口区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以“体验乡情、寻找乡愁”为目标,依托金鳌寨遗址文化资源,初步形成“春赏油菜花、夏游荷塘园、秋闻瓜果香、冬拜金鳌庙”的旅游格局,打造农耕研学乡村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
方寸之间绿意盎然
城市“更”新踏歌而行
“这里不仅绿化景观好,还有供大人小孩休息娱乐的地方,在特色坐凳上还能找到曾经的美好记忆,感觉太棒了!”近段时间,占地约2500平方米的黄桷记忆坡地公园正式投用,大渡口再添新景。活力十足的铺装配色和多种游乐设施吸引来许多市民打卡游玩、休闲遛娃,为市民增添了一个家门口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不出城享生态之美,居闹市乐花香之怡。漫步河畔碧波荡漾、游公园赏花逐绿,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渡口公园,如今以“湖境、岸境、城境”为主题,环湖增添成片花镜,全园铺设彩色步道,新建雾森激光秀、音乐喷泉秀等,实现新旧时光转换,延续老城印记,成为城市新活力地标,获得广大市民一致好评。
“大渡口公园现在日均游客量达1.8万人次,节假日超过3万人次,是改造前的2.6倍,公园内8处经营性资产,1处外摆空间,总面积1652平方米,通过面向社会招租经营,年租金收益达100万元,是提升前的3倍,并带动大渡口商圈经营收入增加20%以上。”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以公园城市规划引领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城市提升行动,深化与市城管局合作共建绿地开放与共享、口袋公园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着重在公园经济、“建管运”模式改革、放大品牌效应上求突破,打造山青水润、城乡共美、园城相融、活力多彩、人聚业兴、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公园城市。
如今,大渡口区社区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全区各类公园总数达80个,山城绿道达48公里,人均公园面积达25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建成区绿地率达40.4%、绿化覆盖率达50.72%。
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城市园林管理,做好锦霞街、迎宾立交等地的街头绿地提升,两江四岸钓鱼嘴等山城绿道建设,以绿色化、人本化、体系化、特色化、效益化“五化”理念引领,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绿地更新与共享,让百姓看得见山水、听得见鸟鸣、闻得到花香,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旅游产业“硕果累累”
乡村振兴“活力满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
暂离喧嚣城市,到美丽乡村赏美景、住民宿,看晨曦笼罩屋顶,漫步果园田里,体验采摘的快乐……乡村游持续火热,迷人的乡村美景吸引来不少游客,感受浓浓的乡村“烟火气”。
“在这里能感受到日出相伴、日落相随,还可以采摘水果,真正感受归隐田园的乐趣。”来自西安的游客方琴琴说,选择乡村民宿既能体验自然风光,又有城市的烟火气。
“我们充分利用金鳌山自然资源优越、人文禀赋优厚的优势,大力推动景区式田园生态化、生态田园产业化,努力变撂荒地占半、灌木丛连片的‘绿水青山’为环境优美、怡人富民的‘金山银山’。”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种植黑糯小麦、五彩水稻等观赏性强的农业作物,科学规划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目前,创意农田景观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坚持改建和新建相结合,打造鼎元居、长江石居等民宿农家乐23家,稳步推进“民宿+”新业态;打造国家4A级景区1个、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市级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1个。
脚步一旦启动,就从未止步。大渡口农业产业实现“接二连三”。蒲公英成长酷玩营地一期开营、二期建设加快推进,“金鳌田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一季度,全区乡村旅游实现经营收入26900万元,接待游客269万人次,同比增加438%、1378%。
近年来,大渡口还依托“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资金,逐步将一碗小面从地方“街头小吃”打造为“特色大产业”。
“我区牵头的重庆小面产业集群成功纳入2023年度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首批10万㎡标准化工业厂房、电商产业园等载体相继建成投用。”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小面产业项目累计签约46个,去年,以重庆小面为主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年内翻番。今年4月,重庆小面产品正式“出海”,销往海外市场。
快评
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
游金鳌田园,四时鲜果琳琅满目;住民宿小院,农家菜肴美味正宗……在大渡口,我们看到乡村治理的新模式,看到公园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还看到村美民富产业旺的美好愿景。产业蒸蒸日上,文旅融合有声有色,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乡村与城市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从规划到落实,从创新到实践。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之路上,大渡口因地制宜、持续发力,探索以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大渡口这片土地正孕育发展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