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雨访石宝寨“人文大渡口、诗意新忠州”采风活动特辑①

五一前夕,为积极践行大渡口区和忠县持续深化对口区县协同发展,大渡口区作家协会组织20余人采风团队,来到忠县开展了两天一晚的“人文大渡口、诗意新忠州”采风结对活动,参观调研了忠县博物馆、白公祠、忠州文艺基地、烽烟三国、石宝寨、三峡橘海等地,深入了解了忠州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大渡口作家们探寻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白居易、陆贽、刘晏、李吉甫、苏轼、秦良玉等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和传说,在深感震撼的同时,创作了一批诗歌和散文作品,特选录其中一部分予以集中刊发,以期加深读者朋友们对于忠县这个大渡口对口区县的了解与认知。

赵琴

石宝寨,被万顷江水托举。

远远望去,暮春的一场烟雨,将它染上了深深浅浅的绿,犹如一颗硕大的绿色宝石,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石宝寨,是忠县的标志性景点和文化瑰宝。它那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壮丽的景观,一直是我心中的无限渴望与向往。

不知何故,兜兜转转半生,总与它擦肩而过。

重庆主城距石宝寨不过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曾多次到过石宝寨周边的县城。距离最近的一次,仅一江之隔。

每一次错过,都是深深的遗憾。

最美的人间四月,大渡口区作协与忠县作协联合组织的“人文大渡口、诗意新忠州”采风活动,终于让我如愿以偿。

霏霏细雨中,五颜六色的雨伞宛如盛开的花朵,为初次相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诗意。脚步虔诚而轻快,踏在朱砂红的木板吊桥,随着悸动的心情轻轻跳动。湿漉漉的空中步道,将我们引到了石宝寨的脚下,瞻仰它的神光。

我收起雨伞,挺直了身子,抬头与石宝寨对望。

朱红色的寨楼依山而建,巍峨挺拔,仿佛与天地相连。雨水顺着寨楼的飞檐流泻而下,宛如一串串珍珠般闪耀。寨楼的墙壁被雨水浸润得湿漉漉的,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古朴的质感,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悸动的心,瞬间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击中。

雨依旧纷纷扬扬,仿佛是为庆祝我们的相遇而抛洒的礼花,飘落在它的身上,也飘落在我的身上。石宝寨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朦胧,如诗如画般美丽,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庄严与神秘。

石宝寨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主体建筑寨楼,始建于乾隆初年,距今也有200多年,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神情淡然,沉默又亲切的老人。

寨楼包括古寨门、塔楼和寨顶古刹三部分,独特而别致的建筑风格,尽显古人的智慧与精湛技艺。塔楼造型奇特,飞檐展翼,镶嵌于陡峭的山石间,与山体完美契合;古寨门形如牌楼,庄严肃穆,富有装饰,上书“梯云直上”“小蓬莱”等字样;寨顶古刹保存着雕刻和绘画精美的艺术珍品,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裳,却燃起了心中的那份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推开时间的门,一脚踏了进去。

古寨门,向我们徐徐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三维立体画卷——

寨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精妙绝伦,雕梁画栋间尽显精致华美;门窗上的雕花繁复而精美,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荣耀;飞檐上的神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准备振翅高飞……

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石宝寨的兴衰与变迁。我细细倾听它们的倾诉,触摸它们的温度和厚重的历史。

踩着嘎吱作响的木梯缓缓而上,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长卷上。时间和空间,在这里交织碰撞——我看到了巴蔓子将军身披铠甲,手持长剑,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的场景;听到了白居易在忠州任职时,吟诵出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石宝寨,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它深深扎根这片土地,见证了忠县的风云变幻,承载着忠县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传承着忠县的传统文化精神。

迎风站在高高的寨顶,透过圆形的木窗和郁郁葱葱的树木,我看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写意山水画——闪烁着粼粼波光的江水如一条矫健的巨龙,奔腾不息地奔向天际;江滩绿草茵茵,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生机蓬勃;江面上雨雾缭绕,帆影点点,与空中飞翔的白鹭相互映衬,如梦如幻;对岸的房舍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气息……

那一刻,所有的遗憾都化作了惊喜与感动。

雨,依然不紧不慢地下着。我久久地站在那里,感受着石宝寨的气息。周围的一切变得如此静谧,仿佛时间静止了,只有雨滴敲打着内心,发出清脆的声响。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