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大渡口: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

“爷爷,站在那座桥上可以看湖里的鱼,我们快过去吧。”“小宸,你可不要小瞧这座桥哟,它还是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呢。”9月10日,星期天,像往常一样,张星宸和家人吃晚饭后总会到心湖公园走一走。


黑天鹅嬉戏湖面,划出道道涟漪,自由自在;穿过星空隧道走进一旁的爱情公园,放眼望去,尽是诗意和浪漫;倾听“花开的声音”,享受沉浸式音乐会,顿时心生惬意……位于双山片区的心湖公园自投用以来,凭借其优美风光和极好的便捷性,吸引了附近大量市民前往打卡,辐射人口数万人。

迴龙桥迁移保护

成公园人文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才能让城市焕发新活力,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城市发展过程中,大渡口区聚焦“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让传统和现代融合发展”这一重要课题,紧盯“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建设目标,精心书写“城市更新”文章,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增长城市“智慧”,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张星宸爷爷口中提到的桥名叫迴龙桥,距今已有百年历史。2011年2月,被区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大渡口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迴龙”得名,与桥面下那几座圆雕石龙头有关。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因其性善好水,会调节水量,保佑一方平安而备受百姓崇敬。

据说,大渡口区白君山脚下自古即有良田,历来农家多傍山开堰引水,在建胜镇四胜村的西头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上古老的石桥就叫迴龙桥。桥周围农田边有几个大堰塘,为了灌溉高处农田,村民拦河筑坝而建,它的投用为当地兴修水利、放水灌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迴龙桥的原址处于快速路“五横线”重要节点,2017年,市级重点工程白居寺长江大桥通过批复立项,迴龙桥文物搬迁纳入议事日程。从前期准备到在心湖公园复建,数年时间里,文物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精力。

2021年6月,迴龙桥堤坝迁移保护工程组成部分的桥身、栏杆、绿化等景观全部完工并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此次文物迁移异地保护工程在我区尚属首例。

保护好城市肌理

文化气息扑面来

发展之美看更新,更新之重在保护。

过去,一些城市建设出现随意破坏传统风貌等情况,不仅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切断了居民的乡愁记忆,还产生了新的城市问题。大渡口举一反三,尽最大努力保护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文物迁移保护工作非常严谨,根据古桥梁修缮保护原则:“修旧如旧,保证文物的真实性和整体的完整性。”在迁移过程中,施工单位尽量把原有桥面的每一块石构件都用上,以便修旧如旧。为了桥身稳固,还在基础位置清淤后进行片石混凝土换填,并做了筏板基础来加固桥的基础。

(下转2版)  (上接1版)

新的迴龙桥通长54米、桥面宽1.25米、坝体高5.4米,立面从高到低依次增宽,占地面积121平方米,为条石砌筑结构。中部有4个泄洪孔,用以调节湖水的水位,又不会完全阻断水流。5个石雕龙首坐东向西,每个龙头龙尾都重达300千克以上。触摸桥身,厚重的质感令人怀想历史的深沉。

作为重庆市四大博物馆之一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依托重钢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建设而成,努力保留延续钢城文化;走进义渡古镇,入眼皆为明清仿古建筑,三街九巷二十一院落阶梯分布,进一步发扬光大义渡文化;在大渡口公园等诸多公园的亭台长廊命名中,大胆融入地域特色,情景交融、极具美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城市的空间品质和文化魅力才能不断提升,变得更健康、更宜居。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大渡口将立足实际,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推动城市更新取得新突破。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