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玲美)近年来,我区借助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馆总分馆制”,在已建成的区级总馆、镇街分馆、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础上扎实推进、纵深发展,构建了“总分协管”为主、“总分直管”为辅,行业分馆、民营分馆共存的新体系,形成“总馆带动、总分联动、分馆互动、基层服务点一派生动”的新格局,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提高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区文化事业呈现欣欣向荣发展局面。
坚守主阵地
形成上下协管大格局
6月10日,春晖路街道文化分馆排练厅内,10多位居民正在排练扇子舞。“现在,文化分馆恢复开放了,我们又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了。”休息的间隙,居民罗永梅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记者看到,在近两千平方米的分馆阵地,拥有文联工作室、排练厅、春晖影院、数字体验区等11个功能室,热爱文艺的居民朋友们在这里练舞看戏、写字作画,分馆的文化专干老师们正在为他们解疑答惑,仔细纠正每个动作。
作为我区8个镇街分馆之一的春晖路街道文化分馆向群众展示着自己的独特魅力,而我区其他7个镇街分馆亦各有千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待。
8个镇街分馆成立于2011年。当时,我区文化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并实践“文化馆总分馆制”,建成以文化馆总馆为龙头,8个镇街分馆为枢纽,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各镇街分馆按照“一分馆一特色”的建设思路,具备重庆市一级综合文化站标准,同时配建了相应的特色文化广场;基层服务点按照“硬件三统一、软件四规范”的标准全面建成78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配套建设室外文化广场55个,有效解决了过去区文化馆和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
拓展新领域
构建总分直管新体系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6月11日,在八桥镇融城文化分馆,居民叶彩凤正在和朋友们练习朗诵。“以前每周四,区文化馆文化专干杨树强老师都会到现场来给我们上朗诵课,不管天晴下雨,他都会坚持过来。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咬字和吐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叶彩凤说,受疫情影响,朗诵课还没有完全恢复,她先和朋友们一起过来熟悉一下,找找感觉。
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八桥镇融城文化分馆不属于8个镇街分馆范围,于2018年7月开馆,为我区首个直属分馆。随后,百佳园文化分馆开馆,为我区第二个直属分馆。不同于镇街分馆,直属分馆是由区文化总馆直接领导,派馆内文化艺术干部,定期驻点直属分馆做舞蹈、书法、美术、声乐等方面培训指导,让社区居民能够更加便捷享受优质文化艺术服务。
此外,我区积极探索“合作共营”模式,与民营企业联合打造兄弟装饰创意工场文化分馆,与相关行业联合成立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育才小学、万家燕医院、农村商业银行文化分馆,2019年新建万达广场文化分馆、重庆市旅游学校文化分馆、跳磴小学文化分馆、钰鑫小学文化分馆等,全面形成行业分馆、民营分馆共存的总分馆制。
“这是文化总分馆制的又一探索创新,我们在镇街分馆的基础上,跨行业、跨领域,让工人、医生、学生等都能享受同样的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服务全覆盖。”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我区共成立了25个文化分馆。
融合全域资源
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
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惠民。文化总分馆制建立后,总分馆不断进行人力、物力等方面资源融合,在文化惠民、精品打造等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据统计,总分馆制建立后,每年,总分馆联动带来全民阅读、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策划创办社区文化节、总分馆成果展演等品牌活动100余场次;举办“梦想录音棚”“义渡涛声·文化沙龙”等特色活动50余场次;通过老年艺术大学、职工艺术培训学校开办各类培训班,参训人员达20000余人次……文化服务水平持续优化,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收获好评不断。
在文化精品创作上,由总分馆联手打造了文艺精品100余件。其中,表演唱《跳磴石工号子》和小品《占座》分别蝉联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群星奖”,故事《一条表扬信》等3个作品入围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广场舞《开心日子舞起来》作为重庆市唯一代表进京参加全国广场舞展演,歌曲《再向军旗敬个礼》等3件作品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一批高质量具有浓郁巴渝特色、鲜明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向世人展示着大渡口的形象。
据悉,2011年6月,我区“文化馆总分馆制”被文化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3年5月,在文化部组织的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评审中荣获“优秀奖”;2016年11月,全国“文化馆总分馆制”专题经验交流活动在我区举行。
目前,我区“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创建经验对各地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典型性和指导性,各地慕名来访、机构现场教学、对外传授讲解成了新常态,对我区群众文化发挥了广泛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