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综合新闻
兵士甚陷,则不惧

   ■冷 博 周公华

 原 典

《百战奇略》危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法(《孙子兵法·九地篇》)曰:“兵士甚陷,则不惧”。

危战篇大致内容为,凡对敌作战,若部队陷入危亡境地,主帅应当激励全军将士抱定必死决心进行战斗,不能怀有贪生怕死的想法,如此才能取得胜利。诚如古代兵法所说:部队深陷危险境地,个人就不再恐惧。

战 例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大将吴汉奉命讨伐蜀地割据势力公孙述。吴汉在攻克广都(今四川成都南)后向成都逼近,在距成都10余里处与部将刘尚分别在岷江南北两岸安营扎寨。公孙述遣部将谢丰、袁吉率10万大军出城攻吴汉营,又令一部将率1万兵力攻刘尚营,东汉军两营同时受敌包围且因岷江相隔无法相互支援,随时有遭敌分割围歼的危险。为扭转不利局面,吴汉激励将士:若大家同心协力、全力作战,就能成功;若不如此,必定惨败。之后,吴汉趁夜领军过江与刘尚汇合,全军奋勇作战,大败公孙述。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我中原军区。根据上级指示,中原军区部队主力于1946年6月26日向西突围,由皮定均率领第1纵队1旅原地阻击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皮旅东面有敌4个军,加上敌地方武装共计十几万人,若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危急时刻,皮定均决定全旅全线出击将敌击退,然后急行军40公里隐蔽于刘家冲黑松林中,将敌东引后再伺机突围。27日清晨,皮旅成功将敌人东引,之后以大无畏英雄气概突破国民党军封锁包围和堵击,辗转24个昼夜,行程750余公里,进行大小战斗23次,歼敌上千人,以“还是一个旅,五千人”的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

计谋分析

舍生忘死是前提。危战的本质,是要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危与安、弱与强的相对转化,这与官兵意志、作风息息相关。身处危境,军心士气直接影响战争走势。所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要经精心准备和有效动员,使官兵迸发出十倍百倍的力量,方能“逆袭”。历史上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无一不是在危亡之时,靠将士舍生忘死而赢得胜利。由此可见,处于“危”时,不仅是对军事实力的考验,更是对战斗作风的检验,能否充分发挥官兵主观能动性,激励官兵不畏牺牲奋勇杀敌,是危战能否胜利的前提。吴汉积极动员,使将士持必死之志,最终击败公孙述。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皮旅官兵顽强阻击,使敌人付出巨大代价,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时间。

灵活指挥是关键。毛泽东曾精辟指出:“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危战战场形势紧迫,没有更多时间认真筹划和准备,此时考验的是指挥员的胆识和能力。身处险境,官兵勇猛作战、不怕牺牲固然是好事,但仅是前提。官兵的敢死之心要转化为战斗力,指挥员须抓住官兵士气之“势”灵活指挥,找准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精准发力,方可扭转形势。在吴刘两营分别被包围的危急时刻,吴汉冷静分析,及时纠正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秘密与刘尚汇合,避免被各个击破。刘家冲是个只有6户人家的小山村,在敌人看来不可能隐蔽大部队,皮旅官兵也未想到旅长会下这步险棋。皮定均以1旅兵力主动攻击强敌,然后利用大雨掩护将全旅藏于密林中,可见其过人胆量和高超指挥艺术。

军纪严明是保证。严明军纪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官兵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按指挥员意图进行作战,达成预期目标。危急情况下,官兵思想易混乱动摇,指挥员能够令出如山,确保对部队的掌握更显重要。同时,也需要全军勠力同心,坚决服从指挥,才有可能绝处逢生。否则,部队思想和行动不统一,无论指挥员指挥如何高明,也绝无力挽狂澜的可能。当然,要在危急情况下保证上下一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部队上下充分信任。邓小平曾提出:“相互信任本身就是战斗力,是重要的战斗力。”上级信任下级,才有机断处置的创造性;下级信任上级,战场上才能实现顺畅高效指挥;同级相互信任,才会有密切配合。皮旅官兵坚决受领任务,主动将自己置于“危”境中,掩护主力突围后,又体现出对旅长皮定均的信任,按照既定计划跨越大别山,驰骋皖中平原,实现中原突围。(据《中国国防报》)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