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新闻
您的位置: 新闻
曹氏牛肉面 穿越二十年时光的味道

    在重庆美食的版图上,大渡口的牛肉面独霸一方。传说,牛肉面里头的“四大天王”全都起源于此,历史之久远,味道之正宗,在餐饮江湖一度传为佳话。

    这之中,曹氏牛肉面又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本土特色受到热捧,二十几年的岁月沉淀,成就了曹氏美食的传说,也成为了食客们放不下的味觉记忆。

    从钢花路搬家,味道没变

    “老板,来碗牛肉面!加份包包白!”夏日的早上,晨曦初露,位于文体路附近的壹街区楼下的曹氏牛肉面,开始热闹起来,老板钟常宾刘长英夫妇笑容可掬地为客人服务着,看得出来,大家很熟络,彼此不分你我。

    说起这碗面,家住锦城社区的谭佳很有感情,这是她还在读书的少女时期,钢花路边吃面的青春。

    “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初中,他们的店还在钢花路上,每天早上,到这里来吃碗牛肉面,是我生活的组成部分,”谭佳说,这是伴她成长的日常,还有岁月深处的美好记忆。

    “哈哈,对头!味道一点没有变!”旁边的一位帅哥插话说,他对曹氏牛肉面也情有独钟,因为这是他等待曾经女友,现在老婆的爱情码头。

    有故事更有有情怀……听着这些美好的过往,老钟夫妇心里美滋滋的,“当年双双下岗,又有一家老小要养活,于是一咬牙,开个了面店,糊个口,没有想到,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回忆起当年创业的场景,夫妇俩不胜唏嘘。

    牛肉三拼,棒棒面很劲道

    一开始,生意并不好,一天只能卖几斤面。但夫妇俩没有灰心,一直在寻找生意的突破口,最终,想到了“没得撒子技术含量”的牛肉面。

    但是说不麻烦,咸淡啷个搞?香料加多少?汤料味道啷个稳定?这些问题,老钟两口子没少费心。

    经过无数次的摸索,老钟夫妇终于找到了秘笈。那就是不用另外打作料,“熬的汤,一次性就给它弄好,弄好就打给客人吃就是了,是不是嘛,又不麻烦。”结果屡试不爽,一举奠定了曹氏牛肉面的“江湖地位”。

    现在,店里的牛肉面和牛筋面颇受食客欢迎,尤其牛肉面三拼(牛肉、牛筋、肥肠),倍受青睐,“食材品质不错,一看就是选的好部位。炖得紧实而有嚼劲,一咬就断,汤底麻辣味不太重,但是香浓。”一位食客说。

    搞定了汤料,作为主体的面条也不是小问题。老钟说,他们用的是“棒棒面”,把它拿在手里,与市面上的面条相比,感觉更加粗壮、紧实,具有弹性。

    按老钟的话说,就是:不能把肉的味道压了,碱要少,多压两遍就紧实了。

    ……

    如此一来,曹氏牛肉面就站稳了脚跟,并历经20多年不衰。

    一种味觉,更是一种情怀

    虽然味道声名远播,但老钟夫妇没有急于拓展,而是潜心把质量做精,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形成了属于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伊强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来自福建的他,在重庆呆了近30年,最喜欢这里的面食,尤其是牛肉面,每天必不可少。但他最喜欢的则是曹氏牛肉面,“虽然我住在南坪,但经常都要到大渡口来吃一碗曹氏牛肉面。”

    他说,开出租车十多年时间,他只要拉客人到大渡口,就要来吃曹氏牛肉面,“有时即便是没有接到客人,自己返空也要来吃!”对他来说,曹氏牛肉面不仅是一种味觉,更是一种情怀。

    “我拿点钱,算是拜师费,把配方教给我,我回老家开个店!”伊强和钟常宾开着玩笑。

    面对调侃,钟常宾总是笑而不答,他怕客人引起误会,“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传给别人,主要还是想把它做得更好!”他一口说出了个中原因。(记者 陈艺军)

    声音

    吴洪亮(企业干部):曹氏牛肉面我吃了十多年了,是有一年陪孩子到大渡口来玩,吃了一次就忘不了了。

    李林强(公司职员):我只要是上班,每周几乎有四天的中餐都是曹氏牛肉面,有一种情结。

    张曦(教师):我住在杨家坪,放假了,不过我隔几天就要来吃一次。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